今年以來,民營企業貸款快速增長,增速高于人民幣貸款整體增速。但在亮眼的金融數據的另一面,微觀主體信心偏弱、民營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等現狀無法忽視。
【資料圖】
記者調研發現,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對于投資擴產仍在觀望,也有不少民營企業試圖創新轉型、開拓市場,新的融資需求也隨之而來。穩定的資金支持有利于民營企業穩定發展預期。
總體看,民營企業融資獲得感有所提升,信貸成本、放款效率、獲取信貸產品的便利程度等均有明顯改善。金融支持民營經濟“幾家抬”的政策合力有望持續發揮作用。
信貸高增與民間投資“背離”
據原銀保監會統計,一季度,民營企業貸款新增3.7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但民間投資未能與信貸規模“同步快跑”。今年以來,民間投資未見顯著改善,前4個月僅增長0.4%。
“民營企業對市場溫度的變化很敏感。”一位股份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一些民營企業依然面臨著生存壓力,核心問題在于市場需求不足產品銷售不旺,缺少新增訂單,甚至原有訂單減少,而海外市場需求也未見明顯提振。很多民營企業選擇在現有的市場中做存量業務的再分割或替換。
另一位大行人士表示,疫情的傷痕效應依然存在,一些民營企業對于投資擴產還在觀望,不會馬上決定“大干一場”,對于資金需求也認為可以“再緩一緩”。
企業平均貸款利率持續刷新歷史低值,低成本資金卻似乎難以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投資擴產意愿。去年以來,金融部門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很多有需求的企業其實已經貸過款了。”在前述股份行人士看來,繼續降低貸款利率的邊際效應可能正在遞減。
分析今年一季度民營企業貸款快速增長的原因,有銀行人士認為,除了經濟企穩回升、企業貸款需求轉暖之外,民營企業選擇在利率低位貸款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此外,一些企業可能把此前的高定價貸款到期置換為低定價貸款,以壓縮融資成本。因此,新增信貸對于企業投資擴產的帶動效應或許偏弱。
但結構性的差異也客觀存在。一位小微業務條線的銀行人士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企業需求有所提振,尤其是服務業復蘇較快。前述股份行人士表示,中高端制造業中的頭部企業、生產設備制造商等,對于核心產品提質提量的需求依然較強。
銀行“前端冷后端熱”破題
盡管需求復蘇尚待時日,依然有不少行業再次熱起來了,令一些企業感到“機會不容錯過”,新的融資需求隨之而來。
北京睿能世紀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睿能世紀”)是一家電力儲能科技企業。睿能世紀判斷,在新能源上網比例增加的背景下,維持電網短時平衡的電力輔助服務需求將會上升。因此,該公司計劃投入8000萬元建成一個兩萬平方米的產業化基地,以實現600套模組/天,系統/年的產能目標。
“儲能項目投資金額較大,一旦收益結算缺乏順暢的渠道和平等的機制,項目回款可能是壓死現金流的最大威脅。”睿能世紀財務負責人何昇融對記者表示,良好的融資環境對公司平滑現金流、保持經營穩健至關重要。
回顧此前的融資感受,她直言,有時金融機構前后端部門間的“不一致”,會給企業“前熱后冷”的感覺。投資機構和銀行的前端部門往往對政策很敏感,會大量搜尋相關行業的優質企業作為潛在客戶群。但負責權衡“利弊”的后端部門,有時更傾向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所在機構的風險。
“在判斷企業融資資質時,后端部門按照傳統的評價標準,有時會忽略行業的成長性和企業的發展前景。”何昇融舉例稱,企業自身現金流不足,可能影響其獲取理想的貸款額度。
她希望,銀行在評估客戶風險時,可以考慮產業特點和行業共性,而不是把財務數據作為授信的唯一依據。“否則,對于金融機構而言,可能會流失潛在的優質客戶;對于企業而言,如果不能在快速成長期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可能最終與這個行業失之交臂。”何昇融說。
一家AI賽道的上市民營企業財務部門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早期公司沒有實現盈利時,不是銀行等債權融資方青睞的客戶。但對于多數中小型初創科技企業而言,債權資金的補充很關鍵。
要解決企業拋出的這些問題,對銀行業而言并非易事。相較于投資機構看未來、看成長,銀行更多地基于企業的歷史財務數據來進行授信。
前述股份行人士說,如果想實現突破,可能需要客戶經理“講好故事”,和后臺風險部門尋找到“平衡點”。總體看,銀行基于企業過往表現的授信模式,有時可能會與企業的預期存在落差。
面對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的痛點、堵點,一些銀行從產業發展視角切入,運用投行化思維挖掘企業潛在價值。
“不看磚頭看專利,不看資本看知本”——建設銀行創設了科技企業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構建了“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和科創人才“能力流”綜合評價體系,推出星光STAR科技企業風險能力評價工具,構建立體的科創企業數字畫像;農業銀行迭代升級了科創金融服務模式,突破了財報中僅有的“三張表”和現金流,更注重評估創始團隊背景、產業發展方向、未來市場空間等多維信息。
金融支持民企“幾家抬”持續發力
得益于宏觀政策支持、企業自身發展以及金融機構助力,睿能世紀近年來獲得的信貸資源持續提升。
2022年,睿能世紀取得了“專精特新”資質。“和我們合作的金融機構明顯增加。信貸成本、獲取信貸產品的便利程度、放款效率等都有明顯改善。”何昇融說,自2022年以來,公司陸續與幾家優質銀行達成了信貸合作。
中信銀行是其中之一。該行向睿能世紀發放了300萬元的純線上信用貸款“科創e貸”,額度循環使用,最終利率不到4%。
“公司的設備主要在各地電廠,純信用貸款很適合我們這類在當地缺少不動產的企業。資金隨借隨還,不需要重新走貸款流程也很方便。我們能感受到,合作銀行在盡力推動工作,這也給了企業發展信心。”何昇融說。
“專精特新”資質讓企業在銀行面前增加了含金量。這正是多部門發揮合力,從產業、貨幣、信貸等角度支持科創企業和民營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期,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幾家抬”政策合力持續加碼。
近期,福建多部門出臺《金融支持福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意見》,統籌金融資源助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福建首期100億元中小微企業提質增產爭效專項資金貸款已經設立,用于支持中小微企業創新轉型、開拓市場。《意見》還支持民營企業上市掛牌,支持符合條件民營企業發行債券籌集資金。
4月,陜西印發了《大力服務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明確搭建有利于民間投資項目與金融機構溝通銜接的平臺;引導銀行機構與投資機構建立市場化投貸聯動機制,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上海市工商聯與人民銀行上海總部于4月聯合開展“上海金融支持民營經濟服務月”活動,共同舉辦了銀企對接暨集中授信簽約活動,30家企業獲得授信支持1200億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