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1日刷新1906元/噸的近一年高點之后,玻璃期價便開啟了回落之路。5月15日早盤,玻璃主力合約重挫超4%,盤中一度逼近1600元/噸關口,近13個交易日累計最大跌幅超300元,并基本回吐了3月下旬以來的漲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綜合分析認為,利潤擴張引發復產擔憂,加上庫存止降轉增、現貨購銷降溫則帶來了需求轉弱的信號,兩者共同構成了玻璃期價階段性見頂回落的主要誘因。隨著二季度需求淡季意味漸濃,玻璃市場不可避免轉入季節性弱勢。
利潤擴大 玻璃供應趨增
3月下旬以來,“多玻璃、空純堿”就成為行業內被討論最多的交易策略,市場的表現也確實驗證了這一策略的正確性。一方面,純堿市場在對下半年供應趨松的擔憂中弱勢下行,主力合約換月至09合約以后,期價幾乎是單邊下行,迄今累計最大跌幅近700元。另一方面,玻璃則在地產后端需求的提振下,震蕩走強,同時期最高漲幅超400元。
理論上來說,玻璃生產成本價格中以純堿、燃料價格為主,合計占比超過一半。但近期兩品種的反差走勢使得玻璃行業的理論利潤顯著擴張。據隆眾資訊生產成本計算模型,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周均利潤488元/噸,環比上漲133元/噸;以煤制氣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周均利潤463元/噸,環比上漲85元/噸;以石油焦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周均利潤768元/噸,環比上漲83元/噸。
高利潤直接帶來了市場對于玻璃產線復產、產量增加的猜測。永安期貨在研報中指出,目前,無論使用何種燃料(如煤、石油焦和天然氣),玻璃生產均能獲得較好的利潤。因此,預計后續會不斷有產線復產。如果玻璃生產利潤一直保持在較高水平,那么日融量有望繼續上升,年末日融量預計在16.8萬—17.4萬噸。
“在高利潤驅動下,我們已經看到供應端開始回暖,截至2023年5月12日,鋼聯數據統計國內浮法玻璃產能為16.17萬噸/日,環比增加1.38%。”徽商期貨也表示,且新能源發展背景下光伏產能增速較快,加之”雙碳“目標加持,光伏產線投建較多,并陸續達產,近三年光伏玻璃日熔量呈現明顯的增加趨勢。
另據隆眾資訊統計,4月總計2條浮法玻璃生產線點火,月底1條生產線放水,加之前期點火產線陸續出玻璃,日產量增加。“隨著市場好轉價格上行,生產企業扭虧為盈,部分生產線點火或者復產計劃提上日程,計劃冷修產線較少,因此供應面或將呈現增長趨勢。”該機構認為。
需求季節性轉淡
在供應趨增預期漸濃的同時,玻璃的需求則開始反映出高價格的影響。尤其是4月底、5月初以來,國內浮法玻璃庫存一改4月去庫態勢,庫存開始出現環比增加,這也佐證了玻璃需求的放緩。
據隆眾資訊數據,截至5月11日當周,全國浮法玻璃樣本企業總庫存4612.3萬重箱,環比增1.88%,終結了此前的庫存連降趨勢;折庫存天數20.1天,較上期增0.2天。且周內華北、華東、華南多個地區均出現成交放緩的跡象。
“玻璃這一輪的上漲行情并不是真實需求的拉動,而是庫存的轉移,上游現貨正反饋導致下游做大庫存,從而完成了產業推高價格的共振,而近一周各地玻璃產銷在持續走弱,目前已經看到了負反饋的苗頭。隨著利潤的不斷走高,供應會在09合約不斷兌現,疊加夏季在年中偏向季節性淡季,如果下游走貨不暢,盤面下方空間仍存。”徽商期貨認為。
國泰君安期貨則進一步指出,對于玻璃當前的主力09合約來說,3-4月價格過快上漲,下游抵觸,現貨成交下滑,5月又是需求淡季,廠家累庫疊加供應端環比擴張,構成了空頭因素。但09合約是旺季合約,旺季預期是中期交易核心。只是在這個過程中,會遭遇二季度的供應擴張和地產成交走弱、潛在宏觀風險等沖擊。因此,預計玻璃短期偏弱,只不過估值偏低,不宜追空。
永安期貨更是將需求直接作為決定下半年玻璃走勢的關鍵,尤其是在后續玻璃供應大概率逐步增加的背景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