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于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搜于特”)10日晚間在深交所發布風險提示公告稱,截至當日收盤,公司股票*ST搜特收盤價為0.62元/股,已連續十二個交易日低于1元,公司股票及可轉債將面臨終止上市風險。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9.2.1條及9.1.14條的規定,即使后續八個交易日連續漲停,也將因股票收盤價連續二十個交易日低于1元而觸及交易類退市指標。
據悉,公司股票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而終止上市,公司股票和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不進入退市整理期。
5月11日盤面數據顯示,*ST搜特當日再度一字跌停,鎖定了面值退市命運。4月18日至今,已經連續13個交易日收盤價低于1元。
【資料圖】
由于*ST搜特發行有可轉債,在其退市的同時,公司可轉債搜特轉債也將退市。受此“定局”影響,“搜特轉債”在11日再度大跌19.75%,收報39.5元,轉股溢價率高達27%。數據顯示,該券已經連續震蕩下跌一個月有余,4月末以來更是累計跌超三成,今日收盤價較一個月前已跌去半數有余。
實際上,在此之前已經有另一只轉債遭遇該情形。*ST藍盾上月便公告股票和可轉債面臨退市,這使得A股可轉債30年歷史上未曾出現過的退市局面將被打破。
更令市場唏噓的是,已經“鎖定”退市的“藍盾轉債”還可能面臨違約。就在5月9日,藍盾信息安全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稱,截至4月28日,“藍盾轉債”剩余張數為999,948張,剩余票面總金額為9,999.48萬元,該公司目前可用貨幣資金余額無法覆蓋“藍盾轉債”剩余票面總金額。
公告稱,如后續“藍盾轉債”觸發回售條款,該公司存在因流動資金不足無法進行回售進而引起債務違約的風險。上述情形無疑令該券投資者面臨“雪上加霜”的局面,該券已于4月26日起停牌。
早在2月17日,*ST藍盾公告下修2022年業績預告。修正后,該公司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虧損11億元至12億元,營業收入為8000萬元至9800萬元。按此修正,*ST藍盾當時觸及的財務類退市情形由此前的一項增加至三項,退市風險驟增。
此后在4月26日,該公司2022年年報正式披露,正式坐實退市前景。數據顯示,該公司營業總收入9816.11萬元,同比下跌56.7%,歸母凈利潤為-175674.62萬元,同較上年減少18.26%,基本EPS為-1.41元,平均ROE為-816.39%。
目前,市場中存續的可轉債數量為500余只,之前已退市的轉債數量為300余只,退市基本為正常渠道(即轉股和到期償付),尚未出現轉債實質性違約的情況。
現階段,市場對可轉債的擔憂主要來自正股的退市風險,雖然正股退市本身并不意味著轉債一定發生違約,但如果上市公司財務狀況明顯惡化,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則風險就會顯現。目前,除了*ST藍盾和搜于特,存在退市風險且存續可轉債品種的上市公司還有兩家,分別為正邦科技和全筑股份。
受到風險情緒與A股市場承壓等因素影響,本周轉債市場延續低迷。自4月中旬以來,轉債市場出現大幅回調,此后5月初稍有回暖,近兩日市場表現又回歸偏弱。據中銀固收研報數據,截至5月5日,轉債市場絕對價格中位數為118.57元,處于2013 年以來的65.20%分位數;轉債市場平均轉股溢價率為41.76%,處于2013年以來的88.40%分位數。
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新華財經表示:“可轉債一直沒有發生違約,而現在可轉債信用風險出現以后,可轉債就不具備‘下有保底’了,部分資金對該品種或失去信任,這也許會帶動可轉債市場整體估值的下降。
海通證券資深投資顧問陳渚見表示,隨著主板注冊制的順利實施,上市企業“寬進嚴出”,一方面需要投資者自行判斷標的質地,另一方面退市或將會成為常態,這也同步增加了可轉債的違約可能性,以美國為例,可轉債市場違約率大概在3%左右。如果“零違約”被打破,轉股溢價率也很難繼續維持高位。
國海證券首席分析師靳毅則表示:“如果轉債違約,投資者對債性券的信用風險擔憂或將進一步蔓延,而股性券可以更好地避免這一風險事件。可以說,在信用風險不斷累積的情況下,偏股型轉債不僅可以避免風險,甚至或許可以從中獲得收益。”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