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財經北京5月11日電 上市券商2022年報與2023年一季報均已披露完畢。
2023年第一季度,受市場整體行情影響,券商業績較去年同期普遍回升。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45.43億元和428.89億元,分別同比上升約38%和86%。
從券商的核心風險控制指標來看,截至2022年末,43家上市券商中,有24家券商的凈資本規模高于200億元,但需注意的是,有23家上市券商的凈資本規模較2021年末出現下降。
另外,2022年末申萬宏源的資本杠桿率較低,為10.89%,接近9.6%的預警標準,且相較于2021年末下降2.22個百分點。
2023年一季度上市券商業績整體回暖
2023年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合計實現營收及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345.43億元和428.89億元,分別同比上升約38%和86%。
圖1:上市券商合計營收及歸母凈利潤
2023年第一季度,A股市場行情較去年同期有所回暖,券商業績受市場整體行情影響較去年同期普遍回升。
當期,僅有中信證券的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為153.48億元,同比微升0.87%。當期僅有華林證券和中銀證券2家券商的營收同比減少,分別同比減少25.95%和2.18%。
2023年一季度,43家上市券商均有盈利。其中,中信證券當期的歸母凈利潤最高,為54.17億元,同比上升3.6%;華泰證券及國泰證券分別以32.45億元及30.41億元緊隨其后,分別同比上升46.55%和20.71%。
另外,當期僅華林證券的歸母凈利潤同比減少。2023年一季度,華林證券的歸母凈利潤為0.63億元,同比下降57.59%。
圖2:上市券商2023年一季報營收及歸母凈利潤
2022年23家上市券商的凈資本規模同比減少
從凈資本規模來看,截至2022年末,43家上市券商中,有24家券商的凈資本規模高于200億元。其中,中信證券凈資本規模已連續兩年超過千億,2022年末該公司凈資本規模為1361.99億元。
截至2022年末,海通證券、華泰證券和國泰君安的凈資本規模均超過900億元,分別為938.19億元、929.7億元和928.75億元。同期,與其他上市券商相比,第一創業、中原證券、太平洋及華林證券4家券商的凈資本規模較小,分別為91.43億元、81.08億元、71.3億元和41.39億元,且均較2021年末有所減少。
圖3:上市券商凈資本規模排名
與2021年末相比,2022年末,43家上市券商中,有23家上市券商的凈資本規模同比減少。其中,首創證券、華創陽安和長城證券凈資本規模上升幅度較大,分別上升36.59%、35.12%和33.11%;山西證券、華林證券和中原證券凈資本規模下降幅度較大,分別下降11.99%、11.41%和10.91%。
部分大型券商的風控指標接近預警標準
除了凈資本規模是券商的核心風控指標外,以流動性為核心的風控監管指標也尤為重要。
截至2022年末,風險覆蓋率方面,南京證券、紅塔證券、國信證券和太平洋均超過400%,分別為492.4%、470.1%、413.12%和412.78%。除此之外,2022年末,華創陽安的風險覆蓋率較2021年末變動最多,上升了135.43個百分點。
資本桿桿率方面,截至2022年末,太平洋的資本杠桿率居首,為67.87%,且與2021年末相比上升12.12個百分點。中銀證券和紅塔證券的資本杠桿率均在40%以上,分別為46.38%和45.43%。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末申萬宏源的資本杠桿率較低,為10.89%,接近9.6%的預警標準,同比下降2.22個百分點。
圖4:上市券商流動性監管指標
從流動性覆蓋率來看,截至2022年末,紅塔證券和首創證券的流動性覆蓋率均超過1000%,分別為1678.14%和1068.06%,其中,首創證券的流動性覆蓋率較上年末大幅增加729.17個百分點。與其他上市券商相比,2022年末,中信證券、山西證券及方正證券3家券商的流動性覆蓋率較低,分別為130.53%、134.65%和139.43%,接近120%的預警標準。需注意的是,上述3家券商的流動性覆蓋率均同比下降,分別下降10.23個百分點、12.24個百分點和11.64個百分點。
凈穩定資金率方面,截至2022年末,有27家券商凈穩定資金率超過150%。其中,中銀證券的凈穩定資金率最高,為276.22%。除此之外,2022年末,中國銀河、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和天風證券的凈穩定資金率均低于130%,已接近120%預警標準。其中,天風證券的凈穩定資金率最低,為125.8%。
【讀財報】是由新華財經與面包財經共同打造的一檔以上市公司財報解讀為主要內容的欄目。新華財經是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內容全面覆蓋全球股市、匯市和債市等金融市場,提供權威、專業、全面的金融信息服務。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