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家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接連下調以及市場寬松氛圍影響,5月份的兩期儲蓄國債發行利率被調降5BPs,這是儲蓄國債利率年內第二次被下調,目前3年期品種利率已經跌至3%下方。
在寬松信號的背景之下,市場對于債券收益率能否進入下一輪下行周期的預期有所背離。部分觀點認為,當前國內經濟以“恢復性”為主,明顯刺激政策料難出臺,二季度融資需求或將面臨沖高回落壓力,短期內降息概率不大;另有觀點稱,商業銀行負債成本下行,疊加貸款和債券的比價效應,債券尤其是利率債、信用風險較低的高等級信用債吸引力提高,債市收益率中樞將趨于下行。
(資料圖)
存款利率下行壓降加點幅度 財政部年內第二次下調儲蓄國債發行利率?
財政部公告顯示,5月10日至19日發行2023年第三期和第四期儲蓄國債(憑證式),分別為3年期和5年期,票面利率為2.95%和3.07%,較4月兩期債利率回落5BPs,兩券最大發行額均為100億元。
據新華財經梳理,今年3月首批儲蓄國債的發行即有過一次“降息”,彼時兩個期限品種為非對稱調降,其中3年期利率較前次調降5BPs至3.00%,5年期利率下調10BPs至3.12%;之后的4月兩期電子式儲蓄國債利率未有變化。2022年財政部也曾三次下調儲蓄國債(包括憑證式和電子式)票面利率,分別在3月、7月和9月,幅度依次為5BPs、15BPs和15BPs。
此外,2023年儲蓄國債發行計劃顯示,財政部擬于3月至11月的每月10日發行兩期儲蓄國債,全年共計發行9次、18期,其中3月、5月、9月和11月的發行為憑證式儲蓄國債,其余5次為電子式儲蓄國債。期限方面,每批次儲蓄國債均為3年期和5年期品種。
市場人士對新華財經表示,我國儲蓄國債發行利率定價采用的是錨定銀行存款基準利率的固定利率模式,發行利率由基準利率加點構成。盡管近期存款基準利率保持不動,但隨著近期存款利率不斷下行,或導致儲蓄國債發行利率加點幅度的壓降。
多家上市銀行凈息差跌破“警戒線” 長久期利率債將繼續受配置青睞
截至4月底,已有25家上市銀行披露2022年年報。其中,有7家上市銀行凈息差低于1.8%。按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4月10日發布的《合格審慎評估實施辦法(2023年修訂版)》(簡稱《辦法》),凈息差的評分“警戒線”為1.8%(含),低于1.8%將被扣分。
此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23 年一季度例會也指出,要完善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優化央行政策利率體系,發揮存款利率市場化調整機制重要作用,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穩中有降。
5月5日,恒豐銀行、浙商銀行、渤海銀行三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集體調整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三家銀行的一年期、兩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產品年利率均下降至1.85%、2.40%和2.95%。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整存整取產品年利率下調幅度最大,最高由3.25%下調至2.95%,降幅達30BPs。
銀河證券研究員張一緯觀點稱,“為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打開空間存款利率下調之后,銀行息差壓力有望實現緩解,降低資產端信貸成本動力增強。考慮到當前貸款利率處于歷史低點,持續大幅下行概率較低,后續空間預計仍舊來自存款端成本的壓降。”
實際上,一季度以來,10年國債收益率較年初峰值已經震蕩下行約20BPs,1年期LPR利率處于歷史低位,因此銀行存款利率或仍有調降空間。
國金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樊信江分析稱,在新的考核機制處罰壓力下,二季度銀行存款利率新一輪下調周期或將開啟。利率自律機制下,自律機制成員銀行參考以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代表的債券市場利率和以1年期LPR為代表的貸款市場利率,合理調整存款利率水平。
國君固收首席分析師覃漢預測稱,2023年還會有一到兩次系統性調降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調降還在“中途”。而商業銀行負債成本下行,疊加貸款和債券的比價效應,債券尤其是利率債、信用風險較低的高等級信用債吸引力提高,債市收益率中樞趨于下行。
可以說,降低存款利率、增加債券投資尤其是較高收益的長久期利率債是當下“資產荒”背景下,中小銀行穩定凈息差的主要選擇。
對于后續債券收益率的走勢,覃漢表示:“存款利率調降對長債的利多大于短債,收益率曲線‘牛平’力量增強。一方面,長期限存款利率的調降幅度普遍大于短期限,對應長債的利多大于短債;另一方面,OMO、MLF等央行政策利率直接定價短債,政策利率維持不變也會制約短債的下行空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