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5月10日電 (記者 汪友若)港交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北向滬深股通(含ETF及股票)4月成交總額達2.22萬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加36%。其中,港交所特別提及,滬深股通買入及賣出成交宗數于4月26日突破890萬宗,創下滬深股通開通以來成交宗數最多的單日紀錄。
與此同時,北向資金流向在4月的最后一個交易周出現逆轉,令當月整體小幅凈流出45.53億元。成交量的顯著放大和資金流向的轉變,向市場傳遞出外資近期移倉換股動作頻頻的信號。
滬深股通4月成交宗數破紀錄
(資料圖)
Choice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在4月26日的單日成交宗數突破歷史紀錄并非個例。截至5月9日收盤,自開通以來,滬深股通單日成交宗數數量排名較前的日期均集中在今年4月底5月初。除4月26日單日成交突破890萬宗外,4月11日成交超870萬宗;5月4日成交超860萬宗;4月25日成交超850萬宗。上述4個日期的單日成交宗數分別占據了歷史紀錄的前4位。
歷史數據顯示,此前一波北向資金單日成交宗數的高點則出現在2022年4月底5月初:2022年4月26日、27日以及2022年5月10日的滬深股通單日成交宗數分布在800萬宗至820萬宗的區間內。
回顧2022年,4月底同樣是當年市場走勢的一個重要節點,彼時內外部超預期風險因素疊加,市場資金一度出現情緒宣泄。對應到盤面上,2022年4月下旬,上證綜指跌破3000點整數關,于4月27日創下了年內最低點2863.65點。
北向資金逆勢加倉新能源產業鏈
成交宗數顯著放大背后是資金的輾轉騰挪。“五一”假期前的A股市場經歷了行情的極致演繹:從4月25日的“百股跌停”,到4月28日的“百股漲停”,A股上演了V形走勢。在行情結構上,人工智能主題高位個股出現批量回撤。
在此背景下,北向資金在節前一周和整個4月都轉向了凈流出,流出規模分別為65.75億元和45.53億元。不過,從具體行業來看,北向資金的操作已有一些逆勢特征。
根據中信證券的統計數據,4月北向資金逆勢加倉今年以來持續下行的電力設備及新能源、汽車兩大行業,加倉幅度分居31個申萬一級行業的前兩名。而前期表現火熱的大科技板塊中,4月僅有計算機行業被北向資金小幅凈買入2.13億元,剩余的通信、傳媒、電子3個行業均遭凈賣出。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北向資金在4月最后一個交易周凈流出65.7億元,其中配置盤凈流入22.7億元,交易盤凈流出83.5億元。從產業鏈來看,配置盤主要買入了鋰電池和光伏板塊,減持白酒、白電行業;交易盤則加倉新能源金屬和鋰電材料等板塊。
今年北向資金凈流入或超3000億元
從整體趨勢來看,截至5月9日收盤,北向資金今年以來凈流入額達1836.62億元,其中1月單月凈流入超過1400億元。
展望后市,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在最新中國股票策略中表示,隨著未來更多經濟反彈證據的出現,還會有一部分長線外資凈流入A股市場,今年北向資金凈流入量有望達3000億元以上。分板塊來看,資本貨物、食品飲料和硬件板塊在今年一季度獲得北向資金青睞,分別獲得369億元、181億元和173億元的凈流入。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艾熊峰此前在研報中總結道,今年以來不少外資對A股的關注度明顯提升,特別是部分對沖基金,其過去基本主要聚焦中概股和港股市場,但近期對A股市場的關注度在持續提升,也在逐步布局相關產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