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7日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8億美元,較3月末上升209億美元,升幅為0.66%。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兩個月上升,重返3.2萬億美元,規模保持基本穩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外匯儲備規模上升主要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影響,未來國際投資者和境外企業對中國市場預期將持續改善,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將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整體繼續保持穩定。
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動帶來估值提升
(資料圖)
4月,受全球宏觀經濟數據、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貨幣方面,美元匯率指數(DXY)下跌0.8%至101.7,非美元貨幣總體升值。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Barclays Global Aggregate Total ReturnIndex USD Hedged)上漲0.5%;標普500股票指數1.5%。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表示,月內,美元指數回落推升非美元貨幣匯率及資產價格市值,同時全球金融市場股票、債券等資產類別的表現給我國外匯儲備中的資產組合帶來估值提升效應。
“在央行恪守匯率政策中性,基本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干預情況下,我國外匯儲備余額變化主要由匯率和資產價格變化引發的估值效應所驅動。”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
對外貿易呈現韌性 對外儲規模形成支撐
此前,央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在2023年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繼續穩居全球第一,良好的基本面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有力支撐。總的來看,今年人民幣匯率仍將雙向波動,總體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隨著美聯儲加息進入尾聲,美元強勢趨于緩和,但未來激進緊縮引發的美國經濟金融動蕩,仍可能階段性地影響全球股債匯走勢,進而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造成擾動。”管濤表示。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當前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高企,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我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海關總署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9.89萬億元,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5.65萬億元,同比增長8.4%。溫彬表示,我國采取多項措施優化外貿發展環境和貿易方式,穩定外貿企業和重點產品貿易,對外貿易呈現韌性,有望成為保持外匯儲備穩定的有力支撐。
龐溟預計,國際投資者和境外企業對中國市場預期將持續改善,外部沖擊風險將繼續得到有效防范化解,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將進一步提升,外匯市場將繼續保持穩健運行,國際收支將繼續保持總體平衡,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整體繼續保持穩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