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5月4日電 (記者 高志剛 劉立)?A股上市公司2022年年報披露已經收官,但有幾家上市公司卻因各種原因導致年報“難產”,而年報“難產”帶來的一連串陣痛反應,可能令相關上市公司面臨新的風險。
據記者統計,截至5月3日,共有6家上市公司未能按規定時間披露2022年年報。對此,有資本市場研究人員告訴記者,這些公司年報“難產”的原因雖五花八門,但在注冊制大背景下,審計機構嚴格把關是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作為“看門人”的審計機構正在有效發揮核查和把關的作用。
“穿透式”審計顯威力
(資料圖)
記者梳理發現,因為穿透式審計、與公司終止合作等因素,會計師事務所無法按時給出審計意見,是財報不能按時披露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日,*ST大通公告,因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2年年報及今年一季報,公司股票將于5月4日起停牌。對于延期披露原因,公司稱,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公司2022年年報審計過程中,要求對公司所有合作伙伴,全部進行穿透審計,包括大型央企、普通民企等。公司已經做了全力的配合,已協調大部分企業提供了穿透配合,一部分企業正在協調之中,因這類企業非公司并表企業,只能通過協商的方式來處理,所以進度可能受到一定影響,故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定期報告。
回溯*ST大通2021年年報,公司2021年《內部控制審計報告》被希格瑪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否定意見,公司股票自去年5月6日起被深交所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和其他風險警示。
ST摩登無法按時披露財報則因為與會計師事務所終止合作。公司公告,因管理需要,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不再擔任公司2022年年報審計、內部控制審計機構。公司已聘請中喜會計師事務所擔任2022年度審計機構,但因臨近法定披露日,公司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度報告,又因期初數無法確定,亦無法于原定時間披露2023年一季報。
即將退市 年報“遲到”
在延期披露2022年年報的6家公司中,有2家公司已經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似乎有“破罐子破摔”的嫌疑。
*ST紫晶4月29日公告稱,公司預計在4月28日披露2022年年報,截至目前,公司尚未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
*ST澤達較為詳細地解釋了年報“難產”的原因。4月29日,公司公告稱,自收到“終止上市相關事項的監管函”之日起,公司積極按照要求推進相關工作。因年報編制調整涉及問題較多,工作量大,且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均出現人員不足情況,距離原預約定期報告披露時間僅余5個工作日,在此期間內公司確實無法完成多期定期報告的編制和調整工作,定期報告披露將延期至2023年6月30日。
記者注意到,4月21日,中國證監會對*ST紫晶、*ST澤達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兩公司存在欺詐發行等重大違法行為,已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標準。上交所當日啟動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流程,向兩公司發出擬終止股票上市事先告知書,并在規定時間內作出終止上市決定。
由此,*ST澤達、*ST紫晶成為科創板首批退市股。
工作量太大致財報“難產”
交大昂立則因為一次性要修改6年財報數據,工作量巨大,會計師事務所無法按時披露財報。
4月26日晚,交大昂立公告,在年報審計過程中,發現多項涉及會計差錯更正事項,對年報數據認定產生重大影響。為保證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的準確性,公司需對2016年到2021年的年報進行重新編制,由于工作量巨大,預計無法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去年年報和今年一季報。
交大昂立表示,公司年報審計機構在約定期限內出具反映公司真實情況的審計報告存在困難,因此公司向中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寄送了《解除相關業務約定書的通知》,并正在履行相關的審議程序。為了能盡早披露相關定期報告,公司將繼續和包括但不限于中興華在內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溝通協商,希望盡快推進審計工作。
今年初,交大昂立披露了2022年業績預虧的公告,公司預計2022年歸母凈利潤約為-1億元,同比減少約369%(未經審計);扣非凈利潤約為-1.15億元,同比減少約554%(未經審計)。針對業績虧損的原因,交大昂立表示,2022年,公司全資孫公司霍爾果斯仁恒醫養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各民非機構收入及利潤較上年有所下滑,同時仁恒醫養調整了向各民非機構收取的管理費。
此外,天沃科技于5月3日晚間公告,因近期市場環境變化,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交易條件發生較大變化,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組。為體現謹慎性原則,公司對重組終止可能對2022年年報造成的影響進行審慎研判和分析,故未能在法定期限(2023年4月30日)前披露2022年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