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晚間,中國中免披露2023年一季度報告,當季實現營業收入207.69億元,創歷年來單季度最好業績,但歸母凈利潤下滑逾10%。分析認為,受毛利率下滑影響,中國中免出現增收不增利現象,但隨著國內旅游出行逐步恢復,有望帶動免稅行業重回景氣。
業績現上市以來首次下滑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公告顯示,中國中免2023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約207.69億元,同比增長23.7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23.01億元,同比減少10.25%。中國中免表示,一季度公司線下門店銷售呈現明顯回升態勢。
根據此前已披露的2022年年報,中國中免業績出現上市以來首次下滑。2022年中國中免實現營業收入544.33億元,同比下降19.57%;實現歸母凈利潤50.3億元,同比下降47.89%。
分產品看,2022年中國中免免稅商品銷售營收260.32億元,同比下降39.37%;有稅商品銷售營收279.74億元,同比增長16.53%。兩項主要業務毛利率分別為39.41%、17.42%,同比分別增加1.59個百分點和減少7.17個百分點。
國信證券在研報中指出,2022年中國中免免稅商品毛利率略有改善,但疫情反復下有稅商品收入的占比首次超過免稅業務,而有稅業務在全市場激烈競爭下,盈利承壓,拖累整體零售毛利率下降5.06百分點至28.02%。
值得注意的是,從今年一季報看,中國中免營業成本和費用上升依然在擠壓利潤空間。一季度中國中免營業成本為147.47億元,同比增長33.16%,高于同期營收增速,同時銷售費用為20.48億元,同比增長40.14%,導致一季度整體毛利率同比下滑5個百分點至29.00%。
中國中免有關負責人在近日舉行的一季報線上交流會上表示,毛利率主要因當前銷售的為2022年匯率高點時采購的商品而下降,銷售費用率因謹慎原則計提機場租金多而上升,歸母凈利潤若除去租金基本與去年持平。“機場客流逐步恢復,但租金按原合同計提,因此較高,后續會和機場積極談判減免,有信心往下減免。”
公司中長期成長仍被看好
在一季報中,中國中免表示,4月1日起“擔保即提”“即購即提”提貨方式政策落地,這將給購物旅客帶來更加便捷、多元的選擇,更好地滿足旅客即時購物需求,提升旅客在免稅購物中的體驗感,也有利于公司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緩解離島提貨點壓力。
據了解,我國免稅業務采用特許經營模式,中國中免是我國唯一覆蓋全免稅銷售渠道零售商,旗下涵蓋機場、機上、邊境、外輪供應、客運站、火車站、外交人員、郵輪和市內九大類型的約200家免稅店。中國中免在海南市場實現銷售額約占其總營收七成。
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大消費組組長曾光認為,一方面,國人離境市內免稅店政策尤可期待,二季度出境游恢復加速有望催化。中國中免通過參股市內免稅門店的布局及與部分重點城市的戰略合作,未來有望全國范圍內受益市內免稅新政。另一方面,中國中免在海南持續全方位布局,未來頂奢布局也不排除進一步落地,海南旅游零售在亞太旅游零售中的競爭地位不斷強化,海南免稅中線成長值得期待。
根據海口海關數據,2023年一季度海口離島免稅購物金額169億元,同比增長14.6%。另外,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三亞鳳凰機場、海口美蘭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別為619.54萬人次、648.24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51.1%和45.5%,航班起降架次、客座率等主要指標均實現明顯增長。
東吳證券消費零售行業首席分析師吳勁草認為,海南客流的逐步恢復有利于旅游零售行業市場規模擴張再次提速。中免市場地位穩固,隨著海口國際免稅城業績持續爬坡、三亞海棠灣一期二號地于2023年投入運營,公司將重新進入市場份額提升通道,中長期看好中國中免作為旅游零售龍頭受益跨省及出境游的逐步恢復。
“短期市場主要觀望出境游未來分流的潛在影響,但中國中免過去三年已成長為全球旅游零售第一,在供應鏈、渠道能力已取得質的飛躍,國際影響力已今非昔比,并且2022年成功赴港融資為后續國內外擴張奠定了有利的資金支持。”曾光認為,在出行全面放開,中國中免線下免稅優勢業務將全面重啟,疊加央企考核全面強化,中國中免中線成長仍有期待。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