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保監會26日舉行通氣會,對當前銀行業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商業養老金融發展等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季度制造業貸款新增2.2萬億元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今年一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業務保持穩步增長,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風險抵御能力整體充足。
(資料圖片)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人民幣貸款新增10.6萬億元,同比多增2.27萬億元。銀行保險新增債券投資4.2萬億元。
貸款投向方面,一季度,制造業貸款新增2.2萬億元,同比多增3819億元。民營企業貸款新增3.7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新增2.3萬億元,同比多增8088億元。
該負責人表示,銀行業保險業持續加大對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資金支持,促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高技術制造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28.6%,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余額同比增長超過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貸款同比增長26.2%。
主要風險監管指標處于合理區間。初步統計,一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3.9萬億元,較年初增加1259億元;不良貸款率1.68%,同比下降0.09個百分點。
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成效明顯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銀保監會推動銀行保險機構積極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穩步推進各類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據介紹,相關商業銀行均已推出個人養老金儲蓄產品,已有18只理財產品、25款人身保險產品納入個人養老金制度。
商業養老金融業務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累計保費規模50.8億元,投保件數42.9萬件,其中新產業、新業態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投保超過6萬件。
“下一步,我們將在總結前期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對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經營要求、業務管理、消費者保護等事項進行研究,并將有針對性地調整相關要求,進一步優化業務流程,便利消費者選擇適合自身需求的產品。”該負責人表示。
2023年1月,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正式啟動。據了解,目前試點公司均已推出商業養老金產品和服務,業務規模穩步增長。
據介紹,截至一季度末,養老理財產品共發行51只,累計發行規模1004.9億元;特定養老儲蓄存款達336億元。
“我們將圍繞人民群眾多樣化養老需求,持續推動銀行保險機構深化商業養老金融改革,豐富產品和服務供給。”該負責人表示。
推動保險公司穩妥實施兩個新準則
上市保險公司從今年1月1日起,實施《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和《企業會計準則第25號——保險合同》兩個新準則。兩個新準則對保險公司內部管理、財務會計、業績考核等提出了新要求。
“從一季度情況看,實施兩個新準則后保險公司資產負債表基本保持穩定,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變化不大,利潤總體實現正增長。”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
據該負責人介紹,經過認真準備,上市保險公司具備了實施兩個新準則的條件。
從財務實力來看,2022年末保險業總資產27.1萬億元,同比增長9.1%。保險業償付能力水平較為充足,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96%,監管標準為10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28.4%,監管標準為50%。
從風險管理能力來看,2022年銀保監會對70家保險公司開展償付能力風險管理評估,約占行業的三分之一。評估結果顯示,保險公司增強了風險管理意識,強化了風險管理主體責任,為實施兩個新準則提供了有利條件。
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對保險公司實施兩個新準則的監管力度,推動保險業持續回歸保險保障本源,實現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