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蘇浙兩省一市等比出資、全國首個跨區域跨層級的市場主體——作為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開發建設的“主力軍”,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自誕生就肩負著重大使命。2023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第五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長新公司將如何更好地探索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路徑,值得觀察。
(資料圖片)
近日,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朱翊元做客2023“對話上海國企”全媒體大型訪談,分享企業應國家戰略而生的背景、“不搞大開發”的發展思路,以及獨特的綠色發展模式等。
“跳出示范區看示范區” 打造“世界級區域一體化樣板間”
春秋的水、唐宋的鎮、明清的建筑、現代的人……滬蘇浙交界的示范區生態基底良好、人文底蘊獨特,是名副其實的濱水湖區,被譽為一塊極富潛力的“世界級料子”。
作為貫徹落實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范區“理事會-執委會-發展公司”的創新體制機制的重要舉措,長新公司如何“裁”好這塊料子,備受關注。
“長新公司是應國家戰略而生,其使命就是要打造好‘世界級的區域一體化樣板間’。正因如此,我們應該跳出示范區看示范區,放眼全國乃至全球。”朱翊元說,從機場路網交通、城市分布、產業布局和河流湖泊等等來看,示范區占據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公司要把這一塊“世界級的料子”用心設計、精心打造、積極探索,趟出一條區域一體化高質量開發建設的長新之路。
然而,在滬蘇浙交界的地方搞國土空間規劃,涉及省市區等三級八方,這就意味著,這個規劃在制定和實施過程中要兼顧各方訴求和利益,也有多項“第一次”需要突破。
朱翊元介紹,首先是打通邊界。示范區的重要使命是在“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基礎上探索一體化制度創新,在這里,項目推進不再依靠行政權力垂直傳導來實現,而更多是通過平級行政區域共商共建來實現。因此,對于長新公司來說,無論是規劃、土地、審批,還是動拆遷和建設施工,都需要把不同的手勢和管理方式形成統一的制度性安排。
比如,在水鄉客廳項目開發前期,公司組織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相關部門成立了三地聯合審圖專班,統一了規范,為后續工程推進掃清了障礙。
同時要通力合作。一年多來,長新公司和示范區開發者聯盟成員單位緊密合作,利用各自的優勢稟賦,重點打造藍環項目開發;與此同時與兩省一市屬地部分重點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選擇了業界龍頭的建筑施工、設計院、工程咨詢和施工監理企業。
不搞連片式開發 在“核心中的核心”搞創新
2023年2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正式獲批。共計8章、65條,包含23張圖集、58個近期重點項目……翻閱示范區總規全本會發現,盡管不厚,但其“個性”鮮明。
比如,“底線”“管控”“約束”等性質的詞匯頻繁出現。針對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先行啟動區,總規提出要突出生態示范效應,嚴格遵循“藍綠空間占比不低于75%”的基本原則。以藍線為例,總規劃定33條骨干河道藍線和35座重要湖蕩藍線,嚴禁擅自填埋、占用藍線內水域。
在朱翊元看來,這正是指導長新公司發展的重要依據。“示范區不是傳統的造城思路,也不是過去的開發區模式 ”,他舉例說,以示范區“核心中的核心”水鄉客廳項目開發建設而言,該項目規劃面積35.8平方公里,整體規劃包括“一點、一心、三園、三區、多村、三道和藍環”,在這個項目規劃中,藍綠空間占比將穩定高于75%。
對于落實這樣的開發建設乃至今后的運營任務,長新公司沒有路徑可以依賴,就是要堅定不移的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一方面是在項目設計、開發到運營的全生命周期中始終要處理生態保護與發展的關系,貫徹“好風景”促進“新經濟”的思路,有機植入創新功能,推動“生態+產業”的新經濟培育模式;另一方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在布局中充分體現城水共生、活力共襄、綠智互連、區域共享等規劃目標。
如水鄉客廳項目中的“方廳水院”標志性建筑,通過跨越江浙滬三地的水鄉步行橋圍合而成江南庭院。該設計既體現了中國傳統空間行制和江南水鄉文化,又蘊含了長三角三省一市向心匯聚、一體化發展的空間意向。又如“一心”項目,圍繞方廳水院,外圍布局三大核心功能組團,通過江南風貌表達現代建筑的空間功能,同時與周邊農林水用地形映成趣,塑造了江南水鄉新畫卷。
擦亮綠色發展底色 探索生態優勢轉為發展優勢
生態綠色是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基底。2022年年中,示范區執委會和兩區一縣共同發布了《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水鄉客廳近零碳專項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相比基準情景碳減排率達到60%,到2035年,相比基準情景碳減排率達到80%,基本建成近零碳水鄉客廳的總體要求。
作為示范區內的主要開發建設單位,長新公司對此責任重大。朱翊元介紹,長新公司將致力于打造在區域、全國乃至全球具有示范作用的碳達峰碳中和引領區和示范地。
2022年至今,公司在“雙碳”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包括“高碳匯生態空間打造”“低碳節能建筑體系構建”“可再生能源一體化應用示范”“綠色活力交通網絡建設”等。
如“三園”中,通過農田提升、構建生態凈化塘體系、建設生態灌溉溝渠、開展面源污染阻控、水源涵養、循環農業等多項生態碳匯技術完成高碳匯生態空間打造;“一點”—方廳水院的近零碳建筑比例達到100%,方廳水院能源南站因地制宜采用將太陽能、蓄冷蓄熱、余熱回收與淺層地熱能相結合的多能互補技術,預計建成后年減碳量可達2000噸以上。
此外,公司將在整體項目建設中大規模推廣分布式光伏系統,在水鄉客廳區域內“應裝盡裝”,預計光伏系統總裝機容量可達110-150MW;串聯水鄉客廳“一點、一心、三園、三區”核心脈絡的藍環,將通過疏通水系、岸線生態改造、提升物種多樣性、推行清潔能源設施等措施打造結合藍道、綠道、風景道一體的綠色活力交通網絡。
2023“對話上海國企”全媒體大型訪談由上海市國資委指導,新華社上海分社、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主辦,上汽大眾威然提供全程支持。本次活動期間,上汽大眾七座MPV威然還將作為指定用車,為訪談嘉賓營造舒適出行空間,開啟一段智慧之旅。
策劃:姜微、王永前 監制:肖春飛
統籌:楊金志、季蕾
執行策劃:姚玉潔、何欣榮、王文潔
記者:周蕊、有之炘、桑彤、龔雯、鄭鈞天、王默玲、胡潔菲、王辰陽
協調:于婷婷、蔣宏良、郭紫薇、李樹蕙、謝君、謝文、劉一鳴
視頻:查偉誠、肖勁濤、衣睿童、張燁成
文案:鄧侃
海報:杜梁楠
新華社上海分社
中國經濟信息社
聯合出品
指導單位:上海市國資委
全程支持:上汽大眾威然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