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最新計算的2023年4月21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0.01,按周漲0.39%;BIS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4.62,按周漲0.47%;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匯率指數報96.21,按周漲0.19%。
4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752,調升235個基點;全周累計調貶146個基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21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3年一季度,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加,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幅度放緩,國際金融市場形勢仍存在不確定性因素。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我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國內主要宏觀經濟指標企穩,經濟呈現恢復向好態勢。我國外匯市場開局平穩,人民幣匯率小幅升值,跨境資金流動更趨均衡。
王春英表示,截至20日,境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比上年末升值1%。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貨幣籃子測算,人民幣多邊匯率指數上漲1.3%,同期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上升1.1%。從變化趨勢看,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更加平穩。
今年前兩個月,特別是春節前后,受內外部經濟、金融因素和季節因素影響,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3月中旬以來,國內的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向好,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幅度也在縮小,節奏在放緩,人民幣匯率總體穩中有升,在全球表現是相對穩健的,沒有大起、也沒有大落。”王春英表示。
王春英進一步指出,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市場主體對于匯率雙向波動的認識、認知進一步深化,匯率預期更加平穩,匯率調節國際收支和宏觀經濟“穩定器”作用更加明顯。人民幣在跨境使用中的占比不斷上升,2022年接近50%,今年一季度占比進一步提升,這有助于降低在跨境交易中貨幣錯配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表示,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有彈性的匯率能夠發揮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也有利于促進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時,我們也將密切關注國際金融市場形勢變化,強化預期管理,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金中夏表示,將不斷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并且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引導企業和金融機構樹立風險中性理念,綜合施策、穩定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當前國際貨幣體系下,人民幣影響力與日俱增。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跨境人民幣結算規模超過42萬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3倍多。目前,人民幣是國際支付第五大活躍貨幣、第五大國際儲備貨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中的權重排名第三。人民幣的跨境支付、投融資、儲備和計價等國際貨幣的功能全面增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