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項政策支持下,今年一批堵短板、強功能、利長遠、惠民生的重大項目有序開啟,多家滬市基建行業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喜人,基建投資呈現“淡季不淡”態勢。
滬市建筑公司一季度經營數據穩中有進
【資料圖】
今年一季度,中國建筑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主線,業務拓展穩中有進,實現了“開門紅”。報告期內,中國建筑新簽合同總額10843億元,同比增長20.9%。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國建筑的地產業務實現合約銷售額1124億元,同比增長82.8%;合約銷售面積50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4.9%。
中國鐵建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緊緊圍繞公司“十四五”確定的“8+N”產業發展新格局,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布局綠色環保、城市運營等領域,爭當現代產業鏈鏈長。公司一季度合計新簽合同額5396.336億元,同比增長15.82%。其中,工程承包新簽合同額3976.947億元,同比增長41.66%。
中國能建總體呈現出穩勢不斷鞏固、進勢不斷提速、優勢不斷增厚的全面向好態勢。公司一季度新簽合同總額2977.13億元,同比增長21.98%,實現開門紅。按地域劃分,中國能建國內新簽合同總額2207.87億元,約占新簽合同的74.16%,同比增長19.86%;國外新簽合同總額769.26億元,約占新簽合同總額的25.84%,同比增長28.49%。
中材國際堅持科技賦能,提升敏捷服務能力,各業務新簽訂單激增,海內外市場需求旺盛。今年一季度,中材國際新簽合同金額合計226.26億元,同比增長103%。報告期內,公司新簽境內外水泥礦山技術裝備與工程合同116.25億元,同比增長62.19%。其中,新建生產線合同101.93億元,同比增長66.04%,老線技改合同14.32億元,同比增長39.21%,新建及技改項目均為符合綠色化、智能化方向的生產線。
與此同時,在政策端的大力推進下,在地方國企層面,滬市建筑企業在一季度業績和經營數據上也有不俗表現。
浦東建設立足上海浦東新區,積極開拓長三角地區業務,加大長三角地區投資力度,累計投資規模超過300億元。該公司2022年完成了對浦東設計院的股權收購,成功將產業鏈向上延伸至建筑設計領域,實現了“投資+設計施工+園區開發與運營”為一體的產業鏈布局,同時增厚了公司業績。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新簽工程施工項目數量總計70個,新簽項目金額為97.1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80%。同期,公司新簽勘察設計咨詢項目數量總計為204個,新簽項目金額8240.57萬元。
建發合誠聚焦“雙輪驅動”、深耕“兩域建設”,在加快發展勘察設計、工程管理、試驗檢測等工程咨詢業務實現提質增效的同時,快速擴張建筑施工和綜合管養等工程施工業務實現提量增效,強化全產業業務協同,持續提升技術服務能力。公司一季度營業收入2.88億元,同比增長79.7%;歸母凈利潤691.53萬元,同比增長14.29%:扣非凈利潤510.58萬元,同比增長15.50%。
安徽建工訂單飽滿,業績穩健增長。公司一季度新簽合同數量同比增長70.97%,金額384.52億元,同比增長16.56%。其中受益于安徽省加快融入“長三角”“四上安徽”建設等政策,公司基建工程新簽合同金額同比增長26.31%。
滬市工程機械頭部公司一季度業績向好
據有關方面統計,今年一季度,工程機械平均開工率為53.14%,整體已呈現經濟復蘇、逐月向好的趨勢。從區域來看,有將近一半的省份正在“提速領跑”,開工率創下四年以來的新高,其中安徽、江西等地開工率已經超過70%。伴隨下游基建火熱開工,上游工程機械行業逐步走出低谷,經營業績穩步修復。
開工先動土,挖掘機運行是工程項目開工的信號。根據2023年4月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發布的工程機械行業主要產品銷售快報,2023年1-3月,共銷售各類挖掘機57471臺,其中,3月共銷售25578臺,銷量環比顯著提升,3月各類挖掘機出口11679臺,同比增長10.9%;此外,1-3月,平地機累計銷售量同比增長2.12%,3月銷量同比增長20.2%,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作為基建行業上游,工程機械行業企穩回升態勢已經撥云見日。浙江鼎力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工程機械展中展出近30款前沿新品,全高度、多品類、多規格的產品刷新了業內對于高空作業平臺“中國智造”的認知,吸引全球知名租賃公司到訪洽談,并獲美國、英國、荷蘭等多國公司下單。鐵建重工在接受央視采訪時表示,公司挖掘機業務前兩月銷量同比增長50%左右,訂單已排到11月,產線作業加班加點,交付周期大大縮短。銷售行情回暖趨勢下,相關企業經營業績顯著提升,杭叉集團一季報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04%,凈利潤同比增長53.55%,較去年實現明顯增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