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是多了,但現在市場上優質資產不算多,我們的資產配置壓力有點大。”近日,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對記者感慨道。
上述固定收益部負責人如此感慨,原因在于今年一季度保險公司保費收入和新業務價值回暖,負債端增長帶來了大量需要配置的增量資金,而現在市場上匹配保險資金收益和風險偏好的優質資產并不多,“新增資金往哪里投”成為當前險資機構“頭疼”的問題。
(資料圖)
有市場人士認為,從歷史經驗來看,二季度債券供給將多于一季度,險資機構資產欠配將得到改善。此外,近日監管部門相繼對一些保險公司進行窗口指導,明確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下調預期,壽險公司負債成本有望降低。受這兩個因素影響,險資機構資負兩端壓力有望在二季度同步減小。
資產配置壓力增加
保險公司“開門紅”加大力度,一季度保費收入明顯增長。近日,五大A股上市保險公司披露2023年一季度保費收入數據,總攬保費約10563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約4.85%,增速同比增加約1.32個百分點。
代表壽險公司成長性的新業務價值(NBV)也觸底反彈。國泰君安非銀研究團隊認為,保險公司多樣化的儲蓄產品供給較好匹配客戶旺盛的保本理財需求,預計2023年一季度NBV增速將由負轉正。其中,中國太保預計增長20.4%、新華保險預計增長9.0%、中國人壽預計增長7.1%、中國平安預計增長7.0%。
不過,負債端保費收入較快增長,卻給資產端配置帶來不小的壓力。多位保險資管公司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保險公司負債端明顯得到改善,帶來了更多需要配置的資金,但在當前“資產荒”的環境下,對于追求絕對收益的險資而言,難以短時間內尋找到合適的優質資產,資產配置壓力也凸顯出來。
重點配置利率債、“二永債”
由于險資追求長期絕對收益,風險偏好較低,增配優質債券成為險資機構的主要應對之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團隊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險資在二級市場合計凈買入債券現券5510億元,其中利率債和銀行“二永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是重點配置對象。
“我們一季度確實配置了不少‘二永債’,以國有大行的二級資本債為主。”一家保險資管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告訴記者,去年銀行理財產品“破凈”導致贖回潮,彼時大量“二永債”被銀行理財公司拋售,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收益率持續上升至4%左右,這對險資而言有著不小的吸引力,且國有大行的“二永債”風險相對較小,險資機構會更加青睞。
“此外,今年一季度保險公司負債端增長帶來不少增量資金,而當前市場上優質債券資產并不多,銀行‘二永債’比較優勢明顯。”上述保險資管公司固定收益部總經理說,隨著一季度險資機構大量買入“二永債”,目前“二永債”的性價比有所下降,未來在配置上或相對謹慎。
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被大量贖回后,2022年12月13日到2023年3月31日,五年期中債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AAA-收益率持續下行,從3.99%下跌至3.5355%。
二季度配置壓力或緩解
一邊是負債端大賣產品導致資金增加,一邊卻是資產端絕對收益率難尋,利差損(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低于保單預定利率造成的虧損)風險隨之上升。存續保單和新售保單的利差損風險近期引起監管部門和業內關注。
壽險公司負債成本或將降低。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繼3月底摸底負債成本狀況之后,為應對監管政策調整,保險公司新產品開發相關準備工作正在加快推進。近日,監管部門相繼對一些保險公司進行窗口指導,明確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下調預期,提示保險公司做好新產品開發準備工作。
資產端方面,二季度往往是債券供給的高峰期,債券供給增加,資產欠配也有望減壓。上海一家大型保險資管公司債券事業部投資經理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二季度債券供給通常較一季度大幅提高,資產配置的壓力將得到緩解。他預計,二季度利率債總發行量較一季度增加約1.8萬億元,凈供給增加約1.4萬億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