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利率衍生品市場再添新品種,21日,30年期國債期貨正式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上市交易。上市首日市場運行平穩,首批掛牌的三個合約累計成交1.3萬余手,成交額129.3億元。
業內分析認為,30年期國債期貨合約上市,將進一步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有助于穩定中長期投融資活動,促進長期債券平穩健康發展,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債期貨作為利率期貨的一個主要品種,是指買賣雙方通過有組織的交易場所,約定在未來特定時間,按預先確定的價格和數量進行券款交收的國債交易方式。
(資料圖片)
目前我國已重啟國債期貨交易近10年,此前的2013年9月,國債期貨市場首個產品——5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交易,隨后包括10年期、2年期兩大關鍵期限品種也相繼上市交易。
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交易,填補了我國在超長期國債市場的風險管理工具空白,進一步豐富國債期貨產品線,形成短-中-長-超長國債期貨市場體系。
目前我國新發行的國債期限主要為1年期及以下、2年期、3年期、5年期、7年期、1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主要涵蓋短期、中期、長期和超長期等關鍵期限,隨著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國債期貨市場已基本實現對國債現券期限的全覆蓋。
據介紹,當日上市的30年期國債期貨與此前上市的國債期貨品種規則基本一致,合約標的為面值100萬元人民幣、票面利率3%的名義超長期國債,掛牌合約月份為最近的三個季月,但最低交易保證金和每日漲跌幅限制均高于前期上市的合約。
數據顯示,上市首日,首批掛牌的30年期國債期貨3個合約累計成交1.35萬手,累計成交額129.3億元,其中主力合約TL2306早盤報96.090元,盤中沖高震蕩,尾盤收報96.210元,全天成交1.16萬手,盤后持倉4556手,市場交易較活躍、理性。
業內分析認為,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國債期貨交易對金融市場意義重大。“期貨市場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風險管理。”國泰君安證券副總裁羅東原表示,持有超長期國債的保險和養老資金這些長期投資者就可以加強風險管控,豐富其市場交易策略,包括海外的投資者也有可能積極介入。
對于30年期國債市場,業界普遍認為期貨上市后將提升市場流動性。“根據我國歷史國債期貨上市經驗,新品種上市初期,期現交易的參與短期均使得可交割券成交量提升。”廣發期貨分析認為,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后,30年期國債的整體流動性預計會逐步得到改善。
隨著市場流動性改善,國債收益率曲線也將得到進一步健全。作為金融資產的定價基準,國債收益率曲線在金融資源配置中起著重要作用。“30年期國債期貨交易能夠給出超長期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定價,為企業的超長期債券發行提供利率基準,支持實體經濟籌措發展所需要的超長期融資。”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嚴弘認為。
此外,風險管理工具的完善也有利于穩定市場的投融資。“債券期限越長,面臨的利率風險就越大,即便利率只是小幅波動,超長期債券市場價格也會出現較大幅度的波動。”業內專家解釋,隨著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一方面能夠幫助投資者敢于持有和交易超長期債券,促進包括國債及地方債券的發行。
從我國市場發展來看,一些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國家戰略投資周期較長、風險較大,也需要健全中長期資金供給制度安排,提升資金籌措效率,營造長期穩定的投融資生態。
尤其是近年來,我國超長期國債的發行頻率加快,國泰君安期貨的數據顯示, 2016年起,我國30年期國債的發行規模開始明顯增加。從各期限國債發行規模占比來看,當前30年期國債發行規模占比已達13%。
“在30年期國債發行規模明顯放量的情況下,30年期國債期貨的上市就彌補了超長期限國債缺乏期貨風險管理工具的局面。”國泰君安期貨分析師朱金濤表示。
數據也顯示,到2022年末,我國30年期國債期貨可交割國債存量達1.65萬億元,高于2年期和5年期國債期貨同期可交割國債存量。
而在30年期債券的各券種占比中,國債和地方債占比則達90%以上。“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后,一方面就可以幫助一級市場投資者進行風險管理,提高機構的風險承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望提升超長期債券的活躍度,并提高一級市場投資者的承接意愿,進而降低財政融資成本。”廣發期貨的分析認為。
值得注意的是,從境外市場運行實踐看,30年期國債期貨自上市以來,一直也是全球成交較活躍的品種之一。
“從現有國債期貨的持倉變化來看,國債期貨上市之后持倉量呈現整體穩步增加的趨勢。”朱金濤表示,按過去一年來各期限國債期貨的持倉規模,對比可交割券規模的比例來預估,30年期國債期貨上市之后,市場的單邊持倉量有望達到10萬到14.7萬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