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3月以來,玻璃期貨價格一路單邊上行,在諸多大宗商品里表現尤為亮眼。其中,2305合約從1528元/噸上漲至最高1996元/噸,累計漲幅高達30%。近期,主力合約移倉換月到2309合約后,繼續上漲態勢,2309合約最近一周漲幅約15%。主導本輪玻璃期價強勢格局的主要因素在于庫存持續下滑,供給端經過去產能后,供需轉好,加之近期現貨走強配合,盤面大幅走高。后續來看,機構普遍認為,玻璃市場短期仍將維持偏強態勢。
“近期玻璃價格大幅上漲,核心驅動在于持續且大幅度的庫存去化。”中信建投期貨表示,因需求疲軟,國內浮法玻璃生產企業庫存在2023年3月一度升至411.19萬噸的高位,該庫存為近五年次高點,僅低于2020年3-4月疫情期間的庫存。隨著現貨端樂觀預期發酵,3月開始國內浮法玻璃庫存大幅下降,近六周庫存降幅分別為17.44萬噸、30.75萬噸、18.08萬噸、23.54萬噸、10.61萬噸、18.05萬噸,累計去庫118.19萬噸,降幅28.81%。
據國投安信期貨高級分析師周小燕分析,本輪玻璃產業鏈去庫背后更多的是實際消耗。具體來看,她指出,全國廠家庫存從3月初的7102萬重箱,同比去年增加52%,降至目前5012萬重箱,同比去年減少15.9%,庫存壓力大幅緩解。而沙河地區的庫存從1014萬重箱降至323萬重箱,在這輪去庫中降幅最明顯,目前沙河廠家庫存較低,以主動上調價格為主。“這輪去庫并沒有大量的庫存轉移至中間貿易商,非投機性囤貨,3月份以來沙河社會庫存整體波動不大。加工廠基于訂單鎖定成本述求,原片庫存有所增加。”
同時,隨著“保交樓”繼續推進,近期玻璃終端地產有企穩信號,一季度房屋竣工數據表現亮眼,也顯示出年內玻璃需求仍或有改善空間。據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3月房屋竣工面積1942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7%,增幅較1-2月擴大6.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4396萬平方米,增長16.8%,增幅較1-2月擴大7.1個百分點。
那么,玻璃強勢去庫格局還能持續多久?中信建投期貨對此抱有樂觀的看法。該機構認為,年內玻璃的主要博弈點在于供應恢復速度和需求改善情況。綜合考慮需求的季節性特征和上下游博弈等因素,6月前后或是玻璃上游累庫的時間節點。玻璃供應恢復主要集中在下半年,潛在供應增量約7-8%;而受益于保交樓等政策,2023年國內房屋竣工面積增速有望超過10%,將對玻璃需求形成提振。“從全年維度來看,需求增速將超過供應增速,下半年庫存仍有下降空間。”
建信期貨也表示,短期來看,隨著近期氣溫的不斷升高,消費終端地產行業施工進度將加快,玻璃需求進入季節性旺季,從當前全國產銷情況來看,市場拿貨氛圍普遍較好,部分地區甚至出現規格斷貨情況。中長期來看,今年地產業宏觀政策整體呈相對積極態度,有力提振玻璃產業信心。
不過,隨著玻璃期價連續上揚,追高風險也持續加大。國泰君安期貨提示,五一假期前后或是強弱轉換點,市場并不缺潛在利空:部分貿易商反饋出貨放緩、短期降低采購意愿、河北即將迎來短暫連陰雨天氣等。光大期貨也指出,目前市場多玻璃、空純堿策略盛行,需警惕套利資金離場帶來的純堿反彈、玻璃回調風險。
此外,隨著玻璃現貨價格的不斷走高,以及純堿和燃料價格的重心下行,本周浮法玻璃企業生產利潤全部轉正,需要警惕供應回升。據隆眾資訊,在4月14日至4月20日期間,按生產成本計算模型,以天然氣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周均利潤56元/噸,環比上漲106元/噸;以煤制氣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周均利潤100元/噸,環比上漲101元/噸;以石油焦為燃料的浮法玻璃周均利潤351元/噸,環比上漲103元/噸,均創近1年新高。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