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鼓動力在分紅方面拿出了10年前的魄力。4月19日晚發布的2022年利潤分配預案顯示,該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50元(含稅),不過此舉并沒有贏得二級市場的認可,公司股價20日以上漲1.07%開盤,隨即進入了跳水行情,最終以下跌4.76%收盤。
新華財經注意到,陜鼓動力同時公布的2022年年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僅同比增長3.91%,增速創下了近6年來的新低;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2.96%,增速創下了近5年來的新低。
新華財經就相關問題聯系陜鼓動力,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復。
(資料圖)
去年下半年隱憂已現
財報數據顯示,陜鼓動力從去年第三季度就開始出現環比下滑。去年第三季度,陜鼓動力營收、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環比下降13.61%、18.08%和9.22%;第四季度繼續環比下降9.74%、35.55%和45.68%。
與年報一同公告的還有陜鼓動力在信用減值及資產減值準備的大額計提,2022年公司各項信用減值及資產減值準備發生額共計約2.21億元,其中對5年以上賬齡的3.49億元應收賬款進行了100%計提。截至2022年底,公司仍有12.17億元的應收賬款壞賬準備。
公開資料顯示,陜鼓動力屬于通用設備板塊,致力于為能源、石油、化工、冶金等產業提供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構建了以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為圓心的“1+7”業務模式,形成了“能量轉換設備制造、工業服務、基礎能源設施運營”三大業務板塊。
根據去年年報中的主營業務構成,按照行業分類,冶金行業、石化行業、能源行業的營收占公司總營收比例分別為68.54%、18.26%和3.05%,按照產品分類,能量轉換設備、工業服務、能源基礎設施運營的營收占比分別為40.89%、30.83%和27.75%。
營收增速大幅放緩
財報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22年,陜鼓動力營收同比增速分別為9.72%、27.31%、44.95%、10.42%、28.47%、3.9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0.63%、45.30%、72.18%、13.55%、25.17%、12.96%。
浙商證券研報表示,陜鼓動力歷史上公司營收、業績有較明顯的周期性,從2016年到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不斷升高,在2019年到達45%和72%的峰值后,從2020年至2022年呈震蕩下行趨勢。
公開資料顯示,陜鼓動力發展過程中曾進行過兩次戰略轉型,第一次是2003年從單一透平機械轉型為系統解決方案服務商,第二次是2016年聚焦分布式能源系統解決方案。如今,陜鼓動力已形成能量轉換設備制造、工業服務、基礎能源設施運營三大業務板塊,下游應用領域主要涉及化工、冶金產業,兩者合計營收占比約86.8%。
此外,陜鼓動力通過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涉足新能源儲能,通過子公司秦風氣體切入工業氣體行業,可生產管道氣體、液態氣體與瓶裝氣體。不過,我國目前已運營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單體規模普遍較小,且分布零散。據頭豹研究院統計,截至到2022年10月的代建、規劃的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合計7435MW,與已投運的項目相比,處于建設或規劃狀態的項目裝機規模超過100MW,備電時長為4到8小時。
在上述浙商證券的研報中,也對陜鼓動力的經營風險進行了三點提示,一是下游行業相對集中風險,公司主營業務集中在冶金、化工行業,進入新市場領域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如果宏觀經濟波動較大,國家節能減排政策放緩,冶金、化工行業景氣度下降,會對公司收入與盈利造成不利影響。
二是工業氣體擴產放緩的風險,公司工業氣體貢獻利潤持續增長,若公司因不可控因素放緩投資,可能會降低氣體業務收入增速,進而影響公司業績。
三是壓縮空氣儲能設備招標低于預期,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投入成本與效率受產業發展影響,若成本降低以及效率提升不及預期,將對項目經濟性造成不利影響。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