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來,隨著A股整體反彈向上,上證指數重回3300點上方,市場對股票型ETF基金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特別是近期醫藥類ETF份額呈大幅增加態勢,多只醫藥類ETF規模創歷史新高。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調整之際,ETF份額大幅變化表明機構資金正在布局結構性機會。醫藥這類處于景氣度上升階段且估值較低的確定性品種,在二季度有望迎來反攻。
資金持續凈流入 多只醫藥ETF規模創新高
(相關資料圖)
4月以來,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醫藥板塊迎來反彈,場內776只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份額整體減少超91.81億份,而醫藥類ETF卻逆市增長,成為全市場份額增長最多的主題基金。
從資金流向來看,數據顯示,4月以來,ETF中有6只凈流入額超15億元,位居前三的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及華寶中證醫療ETF都屬于醫藥板塊。這三只ETF資金凈流入分別為29.16億元、22.76億元和19.18億元。
從增長份額來看,4月以來,ETF份額增量前4位也均屬于醫療和醫藥主題。數據顯示,截至4月14日,4月以來的股票型ETF份額增長最多的是易方達滬深300醫藥ETF,份額增長達79.85億份,該產品總份額在4月14日創下歷史新高,達到371.96億份。
華寶中證醫療ETF、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廣發中證創新藥產業ETF三只產品緊隨其后,近一個月來的份額分別增長56.32億份、30.37億份、18.31億份。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只產品近期規模快速增長,且都在4月14日創下歷史新高,截至4月14日,上述產品的規模分別為420.18億份、85.54億份、47.12億份。
時間拉長來看,自2023年春節以來,有16只ETF周度份額實現了連續10周增長,其中有9只都來自醫藥和醫療主題,數量占比最大。
此外,機構也正在逐漸提高醫藥行業的配置比例。據安信證券統計,4月第一周,主動權益基金加倉前五的申萬行業分別為電子、醫藥生物、房地產、有色金屬、社會服務。其中,績優基金與百億級基金一致選擇加倉醫藥行業。
資金急尋新機會 看好醫藥板塊中長期價值
業內人士在采訪中提及,4月以來,隨著AI板塊高位出現分化,部分資金急欲尋找新機會。而當下,醫藥行業正處于歷史估值的相對低位,行業風險水平被不斷釋放,順理成章地成為資金輪動回補的承接點。
特別是經過兩年調整,2023年以來,在“消費復蘇+創新藥驅動+人口老齡化”的基本面邏輯驅動下,醫藥板塊性價比較高,且具備長期利好,預計將涌現更多的投資機會。
諾德基金基金經理朱明睿表示,醫藥板塊下跌空間比較有限,前期各方面負面因素的擾動已基本在估值上得到反饋。從中長期維度看,當前或是配置醫藥板塊相對合適的時間點。“就細分板塊而言,比較看好醫藥板塊的消費醫療、創新器械以及藥品賽道中的中藥、仿制藥。”朱明睿說。
從交易結構上來看,廣發核心競爭力混合擬任基金經理王瑞冬分析稱,機構對醫藥板塊當前處于低配狀態,交易結構并不擁擠。同時,醫藥行業中偏消費類的產品和服務、科研和工業的上游試劑/耗材、研發外包產業鏈等需求持續增長。
華金證券研究所分析指出,除了受到相關會議召開的影響,市場關注度提升和利率下行預期均利好創新藥板塊。2023年,有近40個國產創新藥有望獲批上市,創新產品臨床及商業化或將有積極進展。同時,院內復蘇也給國內醫藥產品銷售,特別是復蘇相關重點產品帶來放量邏輯,創新藥企有望迎來高景氣度。
華安證券分析師表示,從AI為醫藥產業鏈賦能的價值角度,考慮商業化落地的場景、進程以及節奏上看,AI在醫療端的AI+醫療服務、制造端的AI+醫療器械、研發端的AI+醫藥研發這三個方向上大有可為。上游可關注數據資源、數據科學處理工具和AI技術開發基礎工具的供應商;中游主要包括基于分析、預測、篩選等功能的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軟件,醫藥科研輔助平臺,自動化實驗室以及AI智能制藥精控系統;下游主要是CRO服務企業、制藥和生物技術企業和藥物研發科研院校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