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時什么最保值?
經濟大蕭條的情況下,可以抵御危機的產品很少,每一次經濟蕭條的情況不同,保值產品也不同,但經濟大蕭條的原因基本一致,所以根據這條規律,就能尋找到保值產品。
2008年次貸危機,美國房價暴跌,中國房價同樣受到沖擊,不過因為全球積極的貨幣政策,導致這次危機的實際風險被延后,真正的危機被積攢起來了。
不同形勢下,保值產品不同:
1、197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一場嚴重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這次危機由中東石油戰爭爆發引起,那一次經濟危機中,最保值的當屬石油。
2、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大蕭條,當屬于1929年到1933年源于美國的經濟危機,美股暴跌,債務增加,人們不得不消減不必要的消費來維持生活。
窮人為了省錢度日,吃野草;男人刮胡子的刀片重復利用,女人把衣服進行重做給女兒穿;不少人把圣誕卡片收集起來明年再用。
那時候,吃穿用度的產品最保值,一切奢侈品消費都停滯了。
經濟崩潰時什么東西最保值?
小時候聽到一個故事,說某地發生洪水,把房屋都沖倒了,一個財主出逃帶著幾錠黃金,這是他認為最寶貴的東西,另一個農民沒有黃金,懷抱著一個南瓜。倆人同時漂浮在一個大樹干上保命,三天過去了,饑餓的財主想用金錠購買農民的南瓜,卻遭到了拒絕,最終農民靠著一個南瓜度過了洪災,而財主卻懷抱黃金而被餓死,最終可想而知黃金也歸農民所有。
通過這個經典故事,我想大家應該都明白了,經濟蕭條衰退時,最保值的并不是黃金,因為黃金也會貶值。有交換價值的東西才最保值,交換成本越高,也就越保值。就像前些年房價高漲,房子的交換成本猛增,所以大家一窩蜂地去投資房產,因此那個時候房子是保值的。
在經濟出現較大衰退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關注的是市場上最缺的是什么,用什么能換取這些最缺的東西,那這些東西就是保值的。當然最缺少的東西本身更是硬通貨,更是最保值的,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熬過最艱難時刻,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南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