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在深化REITs試點方面動作頻頻。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日前在2023年工作思路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促進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REITs納入“深港通”標的范圍。這與深圳提出“打造亞太區REITs中心”的目標僅相隔一個月。
業內人士表示,深圳和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中心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核心引擎,可以借助雙方在資本市場的優勢共同推進大灣區REITs的融合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在金融和不動產領域的互聯互通打下更堅實的基礎,充分發揮REITs盤活三地存量資產、帶動增量投資的作用。
(相關資料圖)
先行先試 深港REITs產品跨境投資有望落地
記者梳理發現,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境內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優先支持的重點區域,在倉儲物流、交通設施、市政設施、信息網絡、產業園區等基礎設施領域積累了大量優質資產。
特別是自開展基礎設施REITs試點以來,深市基礎設施REITs發展迅速,推出的資產類型相當豐富。據Choice數據統計顯示,截至4月14日,深市已有9只基礎設施REITs上市,涵蓋了保障房、產業園、倉儲物流、高速公路等多種類型,總市值為258.79億元。
今年3月,深圳發布《關于深圳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出,深化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試點,打造亞太區REITs中心。
4月初,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管局發布2023年工作思路報告,提出進一步促進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推動REITs納入“深港通”標的范圍,加強與香港在金融領域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產品類型、運營管理效率以及規模等方面對標國際水平,有利于提高基礎設施REITs產品質量。深圳身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相關產品的創新與實踐,對國內基礎設施REITs市場的發展影響很大。
“REITs互聯互通,不但可方便有意增加投資內地基建資產的國際資本進行相關投資,希望在全球分散投資的內地投資者,則可透過此投資平臺有更多選擇。”亞洲市值最大的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領展房產基金的一位負責人表示。
深化深港財富管理合作和市場對外開放正當其時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我國經歷了經濟快速發展到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沉淀了大量的優質資產,從規模和數量上具有持續增長的優勢。隨著REITs擴募的穩步推進,未來將會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深圳成長為大灣區乃至亞太區REITs中心指日可待。
機構也普遍對大灣區基礎設施REITs前景持樂觀態度。招商證券認為,在大灣區規劃的促進下,預計未來10年區域內人口將增加2000萬左右,房地產市場規模將擴大3倍,但與之匹配的金融資產仍然稀缺。對于我國投資者而言,REITs有助于共享我國經濟現代化中的中長期紅利,助投資者樹立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的觀念。
平安證券研報提出,推動REITs納入深港通意義重大,一方面可以借鑒成熟市場的發展經驗,促進REITs發展,吸引更多國際資金投資我國REITs產品,豐富我國REITs產品投資者結構。
另一方面,能夠對標國際,從產業結構、產品類型、運營管理效率等幾方面強化我國REITs產品質量,從而為打造具有我國特色的REITs道路夯實基礎。
中信資本表示,結合境外主流資本市場公募REITs發展情況以及我國實踐,預計消費基礎設施,以及產業園、倉儲、清潔能源發電等規模大、收益性好的資產預計將成為我國公募REITs的主流資產。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