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周四(4月13日)偏弱震蕩,活躍商品尾盤跌多漲少。其中,鐵礦石大幅下跌超3%,弱勢領跌商品市場。農產品板塊大多走弱,其中棕櫚油、菜籽油和豆油集體收跌,生豬新主力大幅收跌近3%,淀粉和玉米分別收跌0.92%和0.54%,即使是近期表現強勢的白糖,終盤也錄得0.59%的跌幅。相比之下,油價走高帶動化工板塊表現偏強,其中,液化石油氣異軍突起,終盤以3.28%的漲幅高居漲幅榜之首。
截至13日下午收盤時,追蹤國內商品市場的中證商品期貨價格指數報收于1365.46點,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66點,跌幅0.41%;中證商品期貨指數報收于17847.08點,較前一交易日下跌6.33點,跌幅0.35%。
圖為中證商品期貨價格指數4月13日日內走勢圖(來源:新華財經專業終端)
(資料圖片)
多重利好提振油價 成本支撐下LPG漲超3%
美國通脹回落刺激市場樂觀情緒,加上歐佩克+減產的利多,推動國際油價隔夜顯著走高,SC原油4月13日收漲1.78%,并刷新年內新高。美國3月未季調CPI年率降至近兩年來最低水平,這大幅提升了市場風險偏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核心CPI年率環比上漲,因此市場對5月加息的預期仍舊維持在較高的水平。此外,美國能源部長格蘭霍姆周三表示,拜登政府計劃很快重新填充美國戰略石油儲備(SPR),因為美國去年為緩解俄烏沖突導致的油價飆升,售出1.8億桶石油之后,SPR庫存降至1983年來最低水平。而對于后市,東證期貨認為當前油價交易的重點在于供給端自愿性縮減和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壓制導致的需求下滑之間的權衡,中長期來看,美聯儲加息周期5月之后有望結束,歐佩克+減產計劃逐步落實,疊加成品油市場消費即將進入旺季,全球石油市場在2023年下半年或將出現緊縮局面,或將驅動油價中長期上行。
在成本支撐下,LPG主力合約以3.28%的漲幅領漲商品市場,瀝青、燃料油主力合約也都漲超1%。國際市場方面,一方面,機構上調對未來兩個月沙特CP報價的預測。據隆眾資訊,12日5月份沙特CP預測,丙烷571美元/噸,較前一交易日預測漲16美元;丁烷561美元/噸,漲16美元/噸。6月份CP預測,丙烷561美元/噸,比前一交易日的預測漲13美元;丁烷551美元/噸,漲13美元。而從國內需求方面來看,雖然國內目前民用氣轉向淡季,但LPG的工業需求維持穩定。綜合分析,方正中期期貨表示,雖然MTBE和烷基化裝置開工率較為穩定,對LPG期價有一定支撐,但目前港口庫存偏高情況下,期價上行依舊承壓。從盤面走勢上看,原油價格的走高帶動液化氣期價走高,后期密切關注原油價格波動。
其他品種方面,菜粕、豆二、滬銀、玻璃、豆粕主力合約均漲超1%。
需求疲弱占主導鐵礦石跌超3% 生豬換月后重挫近3%
盡管澳大利亞黑德蘭港口因遭遇颶風短期面臨關閉,但終端鋼材市場的低迷表現,抵消了供應端題材對鐵礦石價格的支撐。13日,鐵礦石主力合約大幅收跌3.09%,領跌當天商品市場。根據澳大利亞氣象局數據,強烈熱帶氣旋Ilsa目前處于5級強度。這一颶風據報道也是西澳大利亞州近14年來遭受的最強颶風。不過,當前需求端的表現不及預期才是主導包括鐵礦石在內的黑色系商品的主要因素。受國內鋼材庫存去化速度放緩等因素影響,國內鋼材價格近期走勢低迷,持續徘徊在年內低位水平。根據我的鋼鐵(Mysteel)的最新數據,截至4月13日當周,國內螺紋鋼總庫存環比減少9.04萬噸,較此前一周的降幅再度縮減,這進一步引發市場對鋼廠需求見頂的擔憂。在華泰期貨看來,下游鋼材需求的強度決定了鋼廠對原料的補庫力度。當前鋼材消費仍顯疲軟,鐵礦石震蕩加劇。
生豬期貨主力合約換月后絲毫未改弱勢。新主力07合約13日終盤收跌2.99%,創下該合約近一年新低。今年一季度,生豬市場受到供強需弱的基本面影響,價格承壓跌至成本線附近徘徊,行業總體虧損的狀況更是多次觸發國家和地方的政策調控。進入二季度,豬價低迷的表現仍未明顯改變,不過近期能繁母豬淘汰量的增加,也可能帶來行業產能調減的信號。總體來看,卓創資訊分析認為,二季度初從業者對于短期、中長期的生豬價格存看跌預期,并觸發部分調減產能行為,雖然未改變短期的行業供需現狀、且對短期價格影響有限,但或對中長期的生豬價格產生一定利多支撐。
其他品種方面,油脂板塊全面回落,棕櫚油、菜油、豆油分別收跌2.65%、1.39%和0.75%。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