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全球擔保品行業日益標準化、精細化、智能化。作為優質的風險和流動性管理工具,擔保品管理能夠為金融市場穩定和發展提供新的動力。近年來的境內擔保品市場發展迅速,中央結算公司積極承擔金融基礎設施責任,精準回應參與者對于綠色金融、降本增效等方面的實際需求,為全市場提供專業的擔保品解決方案,獲得各方高度贊譽。
(相關資料圖)
近十余年以來,全球金融監管改革持續深化,這也將擔保品資源的結構性矛盾推上了風口浪尖。在監管改革和市場力量的雙重驅動下,市場參與者對可作為合格擔保品的高質量流動性資產(HQLA)的需求越來越高,其“副作用”之一就是高質量流動資產供需不平衡的局面持續加劇,擔保品應用成本問題開始凸顯。
在此背景下,專業的第三方擔保品管理服務在全球快速發展。面對HQLA的短缺,強化擔保品管理工具應用,提高擔保品使用效率成為維護金融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因此,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開始將擔保品業務外包給更具專業優勢的第三方服務商。在此過程中,由中央證券托管機構提供集中化、專業化、智能化的擔保品管理需求應運而生并迅速增長。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央結算公司”)擔保品業務負責人在接受新華財經專訪時指出:“與國際市場類似,國內的相關業務規則也逐漸將擔保品管理提升到較為重要的地位,國內第三方擔保品管理服務更多地體現了中央托管機構的深度參與和支持。”
發揮專業機構專業優勢 打造防風險降成本的“萬能鑰匙”
從全球行業發展來看,第三方擔保品服務正在成為市場主流趨勢,歐清、明訊等國際中央托管機構相繼推出GCPlus、GC Pooling等三方管理平臺,發揮集中管理的規模經濟;摩根大通、紐約梅隆等托管行的證券借貸、三方回購產品,都是依托三方管理機制推出的產品服務。統計數據顯示,全球三方擔保品服務市場規模在2021年達6.15萬億美元,較2017年整體增幅超30%,并仍呈不斷增長趨勢。
而將目光聚焦到國內市場,中央結算公司在十年專業沉淀基礎上,推出升級2.0版本服務——通用式擔保品管理服務,其初衷主要是解決投資者對安全和效率的要求:一方面,借助專業機構的信息優勢和規模優勢,通過盯市、調整等措施有效保證債券的足額質押,在根本上防范對手方的信用風險;另一方面,通過集中、統一的管理安排,還可以節省投資者磋商擔保品的過程,提高交易效率,降低機構的后臺作業成本。
作為國內首個標準化的第三方擔保品管理產品,通用式服務最大的特點就體現在“通用”上,像一把“萬能鑰匙”,可以有效整合和規范機構現有的質押券管理環節,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有調查表明,運用高效的三方管理機制,可降低金融機構約55%-75%的業務管理成本。
從業務數據來看,通用式服務自推出以來發展迅速。截至2022年末,中央結算公司通用式服務的擔保品余額近1000億元,服務機構超160家,覆蓋財政部門、銀行、基金、保險等10余類客戶群體,服務理念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推動金融擔保品行業標準建設 提供擔保品管理“專業指南”
可以看出,通用式擔保品管理服務發揮作用離不開兩個關鍵詞:“標準化”和“規范化”。而這也是當前我國擔保品行業面臨的一項新課題:作為一個持續創新、高速發展的領域,境內市場對擔保品管理的認知遠不如對傳統金融業務般深刻,如何在現代金融體系框架下理順擔保品管理邏輯鏈,凸顯標準化和規范化,是擔保品行業發展必須要破解的難題。
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
金融標準是金融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擔保品領域同樣如此。2022年初,歐清銀行與紐約梅隆銀行發布的《消除擔保品鴻溝》的聯合白皮書,呼吁提升整個行業的標準化程度,建立統一擔保品管理體系,以提高流動性和市場效率。
近兩年來,中央結算公司在推動制定我國金融擔保品行業標準方面也邁出重要一步,取得了關鍵突破。在行業標準編制過程中,中央結算公司擔保品業務負責人重點提及了兩方面理念:
一是標準應來源于業務實踐需要,服務于解決實踐中的矛盾問題,指導業務實踐的發展。因此,在編制過程中,中央結算公司以“兼容、對接、共建、共享”為原則,獲得了來自各方代表性市場機構的專業支持和建議,整合實踐經驗。
二是標準應引領業務實踐的質量,加強對行業實踐的提煉,加強對內對外的標準聯通。為了以高標準保障編制質量,中央結算公司充分對標境內境外擔保品相關最新法律法規、市場規則和機構實踐,兼容并蓄、高度提煉,納入最新市場實踐與前沿動向,發揮標準的行業引領作用。
國際市場的經驗和發展趨勢表明,前端更高效的金融擔保品服務輸出和應用拓展,都離不開后端專業第三方擔保品管理平臺更堅實的規范化建設。中央結算公司以推動高質量行業標準的實際行動,致力于提升國內金融擔保品的制度化水平,為傳統的擔保品服務向集成化的擔保品解決方案演變,提供了重要的專業力量。
策劃:王濤
統籌:臺艷
審核:關志薇 李奇涵
編輯:王柘
記者:王菁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