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1日發布的金融數據顯示,3月人民幣貸款增加3.89萬億元,同比多增7497億元,延續“靠前發力”。2023年一季度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為歷史同期最高,同比多增2.27萬億元。
(相關資料圖)
業內分析,一季度,在實體融資需求持續修復、銀行擴表主動性強、穩增長政策延續發力以及低利率貸款環境下,信貸投放保持了較快節奏。展望二季度,隨著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從而帶動金融數據走強。
多重力量驅動下,3月信貸投放延續放量。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分部門看,對公貸款仍占主導,但居民貸款亦明顯改善,信貸結構更加均衡。
其中,3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70萬億元,同比多增2200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增加2.07萬億元,同比多增7252億元。3月住戶貸款增加1.24萬億元,同比多增4908億元,居民端信用擴張繼續向好改善。
溫彬表示,在經濟自身修復和信貸積極投放下,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加速,工業生產延續回暖,3月制造業PMI雖較上月小幅回落0.7個百分點至51.9%,但仍處于榮枯線以上;疊加專項債發行提速、降準資金落地,基建配套融資、制造業貸款等領域維持高景氣度,企業貸款尤其是企業中長期貸款,仍為當前新增信貸的主要拉動力量。
2023年一季度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10.6萬億元,為歷史最高,同比多增2.27萬億元。從居民部門看,短、中長期貸款增加7653億元、9442億元,同比多增5710億元、少增1258億元。但3月居民短、中長期貸款分別多增2246億元、2613億元,短期貸款與2月相比增幅有所收窄,中長期貸款增幅有所擴大。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分析,一方面,居民消費熱情有所轉暖帶動短期貸款多增;另一方面,居民購房意愿提升也帶動中長期融資動力增強。2023年3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成交套數為1645.46萬平方米、14.69萬套,同比上漲43.59%和39.55%,連續兩月增速保持30%以上。
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4.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7萬億元。其中,3月新增社融5.38萬億元,同比多增7079億元。3月M2同比增長12.7%,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個百分點,延續高位。
“年初以來,社融主要增長點來自信貸投放,對實體經濟增長形成了有效的支撐。”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考慮到金融數據領先于實體經濟,這意味貨幣信貸為后續實體經濟復蘇回暖創造了一個比較良好的基礎。
溫彬表示,在信貸總量延續擴張的同時,信貸擴張的平衡度也在改善。一方面,3月零售貸款在新增信貸中的占比顯著提升,去年以來對公與零售嚴重失衡的狀況得到優化;另一方面,在監管引導和經濟修復平衡下,區域間信貸投放更加均衡,機構間信貸分化也有所收斂。
溫彬預計,全年流動性保持合理充裕,信用擴張力度較大,從而為經濟穩固運行和持續整體好轉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下一步,要保持貸款平穩增長,避免“大開大合”,同時,為避免“大水漫灌”,防止資金空轉,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展望二季度,隨著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實體經濟資金需求有望繼續保持強勁,從而帶動金融數據走強。”梁斯表示,但需要關注的是,居民消費動力仍然偏弱,未來應積極優化政策措施,有效提振居民消費意愿,帶動經濟加快回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