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手機攝像頭生產自動對焦馬達的遼寧中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為井蓋加持5G技術提供防盜報警功能的遼寧達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為新能源汽車中控顯示系統提供柔性印制線路板的大連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8日,2023中國中小企業發展大會暨第十六屆中國中小企業節在沈陽開幕,首次增加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展覽會吸引全國150家“專精特新”企業參展,不少參展企業帶來處于技術行業領先的產品。
中小企業是經濟肌體的“毛細血管”,聯系著千家萬戶。“專精特新”企業作為中小企業的領頭羊與排頭兵,為穩鏈、強鏈、補鏈提供了基礎支撐。數據顯示,全國已經培育了7萬多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其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997家。
【資料圖】
展會上,一個約半米高、遍布金屬管道的工業設備模型引人關注。據沈陽鑫博工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羊建介紹,這是該公司利用流態化技術提高難選鐵礦利用率而研制的懸浮磁化焙燒爐,目前已在甘肅酒鋼集團實現應用,年處理鐵礦能力達165萬噸,提高選礦率28個百分點。“這套裝置已經被收錄到2017版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里,未來有望在鞍鋼等其他鋼鐵廠實現應用,使得難選鐵礦和尾礦得到高效利用,降低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助力國家資源安全。”
作為我國現代工業起步之地的遼寧省,近年來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中心,著力補齊“四個短板”,扎實做好“六項重點工作”,持續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積極營造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努力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增強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遼寧省實有規上工業中小企業8446戶,同比增長9.1%。科技型企業群體不斷壯大,累計認定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7戶,國家重點“小巨人”企業59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24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31戶、“專精特新”產品(技術)5248項。
盡管全省“專精特新”企業正在逐漸發展壯大,但困難和瓶頸仍然存在,如優質企業競爭力不強,未發揮出遼寧省制造業基礎雄厚的優勢,新舊動能轉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業內人士指出,遼寧應聚焦本省新一代高端制造、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全面梳理行業規模較小,但產品質量優、發展潛力大的中小企業。同時推動作為“鏈主”的核心龍頭企業,圍繞主營業務加強對相關聯“專精特新”企業溝通幫扶,促進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實現質量和數量雙提升。
針對人才吸引力不足,創新人才存在缺口等問題,沈陽嘉越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掌旭建議,優化企業高端人才引進的評估機制,完善創新鏈各環節的人才評定標準,對于獲評“專精特新”等頭銜的企業,在有效期內給予一定的創新性人才獎勵政策,破解高技能人才引進難、留住難及中小企業找人難的局面。
此外,多元化融資渠道不暢,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長期存在。“想發展的企業一定需要錢,相比于政府真金白銀的政策獎勵,企業更希望獲得貸款貼息。”沈陽馬卡智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秦廣財表示,希望能適當優化“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政策,用貼息代替直補撬動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副行長喻隆斌建議,進一步完善遼寧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項金融服務支持政策,從企業的早期研發、成果轉化、市場拓展、數字化轉型等環節,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給予專項政策支持。同時依托各類活動發揮遼寧省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和各類融資服務機構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惠企政策解讀與咨詢、金融產品與服務推介等服務,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開幕當天,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分別與沈陽市人民政府、遼寧省營商環境建設局(省大數據管理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同時,為促進遼寧中小企業加快發展,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整合全國優質服務機構,建設優質中小企業(沈陽)服務基地,著力培育遼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據了解,遼寧省也出臺文件健全本省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充分發揮“專精特新”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器作用。未來將推動土地、資本、技術、人才、數字等要素資源向創新型中小企業集聚,引導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不斷提升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的營商環境,保障企業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