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在人工智能賽道交易擁擠度顯著提升的背景下,有賣方研究機構率先發出“警示”的聲音。與此同時,多家ChatGPT相關概念公司的股東相繼公告減持計劃,也令市場主線資金對TMT產業鏈的博弈加劇。
4月6日,A股的ChatGPT概念題材炒作分歧初現,海天瑞聲、湯姆貓等前期強勢個股大跌超10%,相關標的周內虧錢效應顯著擴大。
在美股市場上,ChatGPT概念同樣遭遇資金拋售。截至當地時間4月5日收盤,美股市場中AI概念龍頭股C3.ai本周累計跌幅已達37.18%,SoundHound AI累計跌超10%,BigBear.ai控股累計跌近10%。
從消息面來看,近期圍繞以ChatGPT為代表的AI大模型的爭議不斷。
一方面,在海外市場,ChatGPT引領的人工智能熱潮正在引發更多監管層面的關注。在意大利緊急叫停ChatGPT后,越來越多的歐美國家正在考慮跟進禁令,而監管層的擔憂主要集中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上。
另一方面,A股市場中,ChatGPT概念已活躍多時,累積了較多的獲利盤。數據顯示,AIGC概念指數年初以來的整體漲幅超過80%,人工智能賽道交易擁擠度顯著提升。
在此背景下,有賣方研究機構率先發出了“警示”的聲音。日前,華創證券策略團隊在研報中直言:AIGC主題相對成交過熱,半年內或無超額收益。以“成交額占比/市值占比”的指標來計算,AIGC和人工智能指數均創歷史新高;計算機、傳媒、通信均接近行業成交熱度的歷史峰值,其中計算機、通信處于2010年以來98%分位,傳媒處于100%分位。
該機構分析認為,歷史上主題行情中,相對成交熱度短期觸頂后,相關板塊通常需要時間消化估值,半年內可能無超額收益,2022年4月至6月的新能源行情以及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的“茅指數”行情均是如此。
A股多家ChatGPT相關概念公司相繼發布減持公告,也對市場情緒形成了一定壓制。3月27日晚間,同花順公告稱,公司董事長易崢及多名高管、上海凱士奧信息咨詢中心擬合計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4550.0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46%,對應減持規模近百億元;3月27日、28日晚間,青云科技連續發布兩份持股5%以上股東的減持公告,3月以來該股累計漲幅超60%;海天瑞聲、青木股份、寶蘭德等公司也密集發布了股東擬減持的公告。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從中長期產業鏈角度來看,人工智能及數字經濟的主線地位是明確的,其本質是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進而開啟對數據資產的重估。但在短期交易過熱情形下,市場階段性波動放大不可避免,本輪數字經濟驅動的科技股行情最終落點仍是具有核心技術競爭力和業績兌現能力的公司。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