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雙碳”相關工作推進,氫能產業迎來發展機遇期。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氫能”)副總裁王英歌近日在接受新華財經采訪時表示,隆基氫能計劃到2025年氫能產能達到5吉瓦至10吉瓦,當前公司的研發核心是降低單位制氫電耗。
提升裝備國產化率 完善氫能產業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2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的《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明確了氫能產業的戰略定位,即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能終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載體、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降低制氫成本,推動綠氫規模化發展”已成為業內共同關注的話題。據王英歌介紹,隆基氫能堅持通過技術創新促進降本增效,經過2年的研發,推出LONGi ALK Hi1系列堿性制氫裝備,這是基于降低直流電耗技術,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制氫成本優化解決方案的產品,具有高效率、高收益的特點。據測算,LONGi ALK Hi1系列產品可以降低10%以上的直流電耗,大幅降低單位制氫成本。
“國產化替代是推動降本增效的重要方式。”王英歌說,以光伏產業為例,過去中國光伏板的多晶硅料價格昂貴,國產化后這部分采購成本大幅下降。2013年,中國硅片制造企業大部分使用砂漿切割機,不僅效率低還浪費大,導致成本居高不下,經過技術創新,如今國產金剛線切割技術已經成為中國光伏制造業的標準配置。在氫能發展過程中,完成設備國產化替代也是不容忽視的一環。
據了解,當前我國氫能產業鏈仍不完善,距大規模商業應用尚有差距。上游氫氣制取來源仍主要是化石能源;中游儲運成本高企限制氫能應用推廣;下游應用場景相對較少,亟待進一步拓展。
王英歌認為,下一步,應繼續加大氫能在生產、儲存、運輸和應用等環節核心技術的研發,鼓勵相關配套企業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補齊產業短板,促進我國的氫能產業健康發展。
借力政策東風 推動綠氫產業發展
在我國“雙碳”目標及各項相關政策引領下,業內普遍認為,未來“綠電+綠氫”在國民經濟去碳化中將發揮關鍵作用。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制氫國,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其中,達到工業氫氣質量標準的約1200萬噸;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全球第一,在清潔低碳的氫能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
而隆基氫能的母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光伏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綠氫是隆基氫能布局的重點之一。”王英歌說,但綠氫仍在發展初期,在相關行業規范、價格政策、激勵機制、相關企業參與碳市場交易方面仍有很多工作尚待推進。特別是部分地方政府仍需加大對國家有關政策及規劃的落實力度,因地制宜引導產業發展。
此外,王英歌認為,可在具備可再生能源發電資源優勢并有綠氫消納能力的地區,建立綠氫示范基地,鼓勵推廣先進的產品技術,打通產業鏈。
“目前在氫能領域,隆基氫能正努力從‘探路者’向‘領路者’的目標邁進。我們將努力用先進的技術和理念,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王英歌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