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透視B站“停更潮”:看似免費的UGC模式隱性成本高昂 報道

2022-04-04 08:11:17 來源:上海證券報

?B站創作者“停更潮”持續發酵。4月3日,受相關消息的影響,港股嗶哩嗶哩盤中大跌。


(資料圖片)

2020年,憑借一條視頻《后浪》,B站成功破圈,一時間“華爾街連夜補看B站春晚”成為投資圈的調侃。然而時隔三年,B站的加速跑并未創造出預想的廣闊天地,反而虧損依然在擴大。

曾經,UGC(用戶原創內容)成為了內容平臺一門“無本萬利”的生意,B站更是以優質UGC生態為傲。然而,如今看來,一切看似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隨著行業紅利期的結束,UGC這種看似免費的模式,代價已越發高昂。

多名創作者宣布“停更”

一場關于B站創作者(即“UP主”)的“停更潮”成為這兩日社交媒體上熱議的話題。日前,在B站擁有接近400萬粉絲的UP主“靠臉吃飯的徐大王”發布視頻稱,未來要停更一段時間。另一位擁有300余萬粉絲的UP主“-LKs-”公開宣布,要暫時停更。

據報道,此次參與“暫停更新”的創作者除了幾個頭部UP主外,還包括一批中腰部和垂類UP主。

對于此次停更,有接近B站的人士告訴記者:“B站50萬粉以上UP主為近萬人規模。在此基數上,個位數的停更屬于正常范圍。”

記者注意到,日前多位相關UP主回復稱,自己系個人原因停更,所謂“停更潮”屬于過度反應。比如“靠臉吃飯的徐大王”表示,做視頻不賺錢甚至虧錢,全靠早期吃到平臺發展的紅利支撐。“-LKs-”表示,停更主要是想要休息。他透露,目前整個團隊處于虧損狀態,無法養活一個團隊,此外創作也遇到一些發展瓶頸。

不過,記者采訪發現,UP主們獲得的分紅獎勵在變少確實是共識。部分創作者表示,今年以來B站對創作者的獎勵機制進行了不小調整,導致部分創作者的收益明顯下降。

與此同時,商業廣告的接單也變得更加困難。“其實平臺補貼的錢之前占我們收入的比例一直很低,主要還是廣告。”一位有十幾萬粉絲的博主告訴記者,平臺獎勵收入在其收入中的占比不足一成。但是,今年不是特別優質的垂直賽道很難接到廣告了。

“優質視頻的制作成本很高,一直入不敷出會很難維持。”另一位在B站有十幾萬粉絲的創作者告訴記者,尤其是科技區甚至汽車區的博主,很多測評類的視頻單條成本就高達幾十萬元。

昂貴的UGC模式

4月3日,港股嗶哩嗶哩盤中大跌逾6%,像是積壓情緒的一次釋放。

數日前,B站披露了2022年財報,2022年實現凈營業額總額219億元,同比增長13.0%。然而,盡管公司采取了多項措施開源節流提升商業化效率,但全年凈虧損仍然進一步擴大10.4%,達到7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 2022年公司用于支付創作者的激勵/分成高達91億元,同比增長18%,高于公司營收增速。一邊是創作者們抱怨收入越來越少,另一邊,B站在內容側的成本投入卻在不斷增長。

客觀上來說,B站在對創作者直接激勵方面相較于同行而言是“慷慨”的。采訪中,多位自媒體創作者告訴記者,對比多家平臺政策后發現,B站的補貼比例最高。“之前,在B站上有1000播放量就會有現金獎勵,而其他很多平臺是沒有補貼的。”一位科技類博主告訴記者。

在商務層面上,B站的政策也相對寬松。前述創作者告訴記者,不同于其他平臺禁止博主私自接單,B站允許創作者自行尋找廣告主,并在視頻中植入廣告,此后享受部分廣告分成。

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一模式讓B站在初期培養出“小而美”的優質UGC內容生態。彼時,相較連年虧損的長視頻平臺“愛優騰”,依靠UGC起家的B站可謂優勢顯著。有視頻行業人士回憶道:“當時長視頻最大的問題是版權費用太貴,B站相當于低成本引進內容,加之當時抖音快手發展迅猛,因此讓資本市場眼前一亮。”

然而如今,看似免費的UGC也在變得越來越昂貴。

“平臺補貼就像撒胡椒面,總量大人均少,早期有激勵效應,但隨著平臺成長,這塊投入再多創作者感知力還是弱的。”一位投資者告訴記者,如今UGC的隱性成本并不低。“目前來看,平臺需要為創作者提供足夠的流量和廣告資源,這個難度并不比直接給錢容易。”

商業化困境何解

“自媒體類創作者的收入整體上由平臺補貼和廣告主付費兩部分組成,其中后者肯定是大頭。”一位4A廣告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由于整體環境的原因,廣告主的廣告預算都有明顯下降,加之目前活躍平臺眾多,無疑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

于是,找錢的壓力給到所有內容平臺。近年來,商業化成為視頻平臺共同的主題,方式無外乎傳統廣告與電商兩條。而這也恰恰折射出如今B站的困境。

“不能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一位投資人士認為,盡管現金激勵的體系誠意十足,但是以平臺之間的較量來看,B站給創作者提供的商業吸引競爭力并不足。尤其是在當下廣告主投放更為謹慎的背景下,B站整體在爭取資源上顯得有些“佛系”了。

近年來,抖音、快手紛紛加快商業化進程,除了傳統的廣告業務外,電商成了最大抓手。

圍繞打造“興趣電商”,抖音在商業化道路上全力加速。同時,通過搭建后端完整商業鏈條,逐漸構筑起從“引流”到“支付”的完整電商流程。盡管尚未對外正式披露過數據,但記者從多位電商人士處了解到,2022年抖音電商的GMV(商品交易總額)已經突破萬億元大關,因此2023年抖音電商可能將向2萬億元邁進。

已經上市的快手則推出了“市井電商”的概念,圍繞商業化落地效率,在內部組織架構上開啟優化。今年以來,其內部的電商閉環已經完成。最新財報顯示,2022年,快手國內業務在經營層面實現盈利,經營利潤達1.92億元,集團經調整后EBITDA也實現轉正。2021年同期,國內業務經營虧損為86.8億元。

相比之下,B站的反應慢了半拍。日前有相關博主發文稱,在此前與B站經紀人溝通時發現,相關經紀人對手下博主了解不足,無法提供足夠好的商業化支持,更多還是依靠博主自己“找飯吃”。

并且,在傳統的廣告業務上,變化也在迅速發生。一位自媒體博主告訴記者,如今單純流量已不是萬能牌,“現在不是有流量就能變現,廣告主對于變現的效率要求更為苛刻”。

相較于前兩年備受平臺熱捧的KOL(關鍵意見領袖),更加垂直下沉的KOC(關鍵意見消費者)如今成為廣告主的心頭好。“這個群體粉絲數量少一些,投放成本低,但是可以直接對身邊的朋友產生影響,因此轉化效率高。”一位廣告公司人士說。

關鍵詞: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