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近日從巴西礦冶公司(CBMM)獲悉,公司希望到2030年將35%的業務轉向新能源電池和電動車行業,將其發展為公司的第二大產業領域。
中巴合作開拓鈮產品技術應用
作為世界最大的鈮材料供應商,巴西礦冶公司的鈮產量為15萬噸/年,高于2022年11.9萬噸的全球需求。該公司擁有的鈮礦資源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70%以上;鈮產品銷售占全球市場份額超過70%,占中國市場份額約8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鈮是一種具有延展性、可塑性和高度耐腐蝕性的軟金屬,能夠增強材料性能和功能,被廣泛應用于合金鋼和氧化物中,主要應用于基礎設施、交通、航天、醫療和能源領域。
巴西是全球鈮資源分布最集中的國家。美國地質調查局發布的《2023年礦產品概要》顯示,2022年,巴西鈮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89%,中國是其鈮資源最大的進口國。
1979年,巴西礦冶公司首次派代表訪問中國。1989年,公司與中信集團正式開始商業合作。2011年,中信集團下屬中信金屬聯合多家中國鋼鐵企業設立投資公司,聯合收購巴西礦冶公司15%的股份,是巴西礦冶公司在中國的獨家分銷商。
“我們對于與中信金屬的合作充滿信心。在他們的協助下,巴西礦冶公司在中國的業務得以快速增長,為我們在中國的客戶服務。”巴西礦冶公司商務總監馬塞洛·斯庫庫利亞對新華財經記者說。
在我國,鈮產品長期以來主要應用在鋼鐵產業。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行業的飛速發展,大型風機成為主流,高風塔、大葉片對風機鋼材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據斯庫庫利亞介紹,巴西礦冶公司不僅與風塔建造商聯合研發生產含鈮塔筒以加強風塔和葉片的強度和韌性,還將鈮原料用于焊接技術以提高焊接性能、加強風塔和葉片的安全性。
“我們在中國有一個焊接研究中心,專門為中國鋼鐵產業的焊接技術提供支持。” 斯庫庫利亞說。“通過擴大鈮原料在鋼鐵產業的應用,我們得以推廣我們的產品,為中國的鋼鐵產業鏈增加價值,還能夠降低成本、減少產品制造中的碳排放量。”
不過,與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整體的鈮材料應用水平依然偏低,這也是鈮銷量在我國增速快于其他發達國家的原因。
投資擴產鎖定新能源電池領域
近年來,巴西礦冶公司開始涉足新能源電池領域,通過將鈮原料加入鋰電池能夠提高電池的性能、充電速度、耐用性和安全性。公司希望到2030年將35%的業務轉向新能源電池和電動車行業,將電動車電池發展為公司的第二大產業領域。
自2022年開始,巴西礦冶公司開始新一輪投資擴產,計劃投資70億美元增加其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阿拉沙工廠的產能,在五年后將產能從15萬噸/年增加至21萬噸/年,到2030年將銷售量提升至18萬噸/年。
此外,巴西礦冶公司還計劃投資8億美元,到2030年將氧化鈮產能從當前的1萬噸/年提高至4萬噸。當前,氧化鈮的價格基本穩定在3.5萬美元至4萬美元/噸之間,上下浮動基本不超過3%。
巴西礦冶公司中國區總經理杰斐遜·維埃拉介紹說,公司自2021年開始在中國研究將鈮原料用于制造電池正、負極和其他相關產品技術,其中正極用鈮產品已在中國市場實現商業化,負極和其他電池產品正在研發中。
2022年,巴西礦冶公司對華鈮電池產品銷售量接近500噸,是2021年的五倍。中國電池負極材料制造商利用鈮元素穩定電池性能、消除爆炸風險并減少充電時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