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新華財經北京3月31日電 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2022年末中國全口徑外債數據,截至2022年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170825億元人民幣(等值24528億美元,不包括中國香港特區、中國澳門特區和中國臺灣地區對外負債,下同)。
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余額為77641億元人民幣(等值11148億美元),占45%;短期外債余額為93184億元人民幣(等值13380億美元),占55%。短期外債余額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占38%。
從機構部門看,廣義政府外債余額為30385億元人民幣(等值4363億美元),占18%;中央銀行外債余額為5673億元人民幣(等值815億美元),占3%;銀行外債余額為70367億元人民幣(等值10104億美元),占41%;其他部門(含關聯公司間貸款)外債余額為64400億元人民幣(等值9247億美元),占38%。
從債務工具看,貸款余額為27687億元人民幣(等值3975億美元),占16%;貿易信貸與預付款余額為26646億元人民幣(等值3826億美元),占16%;貨幣與存款余額為35564億元人民幣(等值5106億美元),占21%;債務證券余額為50945億元人民幣(等值7315億美元),占30%;特別提款權(SDR)分配為3356億元人民幣(等值482億美元),占2%;關聯公司間貸款債務余額為21494億元人民幣(等值3086億美元),占12%;其他債務負債余額為5133億元人民幣(等值737億美元),占3%。
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余額為76280億元人民幣(等值10953億美元),占45%;外幣外債余額(含SDR分配)為94545億元人民幣(等值13575億美元),占55%。在外幣登記外債余額中,美元債務占85%,歐元債務占7%,港幣債務占4%,日元債務占1%,特別提款權和其他外幣外債合計占比為3%。
2022年末,我國外債負債率為13.6%,債務率為66%,償債率為10.5%,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42.8%,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以內,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2022年四季度,我國外債規模小幅下降,結構保持基本穩定。截至2022年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24528億美元,較2022年9月末減少287億美元,降幅1.2%。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占比45%,較2022年9月末上升1個百分點;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占比45%,與2022年9月末持平。
我國外債規模保持基本穩定。2022年以來,受美聯儲加息、全球通脹高位運行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外債規模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末,我國全口徑外債余額較2021年末減少2938億美元,降幅10.7%。其中,匯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債余額下降1046億美元,對外債余額下降貢獻度為36%。隨著我國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經濟運行企穩回升,2022年四季度外債降幅較2022年二、三季度大幅收窄。
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2022年末,我國外債負債率(外債余額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為13.6%,債務率(外債余額與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66%,償債率(外債還本付息額與貿易出口收入之比)為10.5%,短期外債與外匯儲備的比例為42.8%。上述指標均在國際公認的安全線(分別為20%、100%、20%和100%)以內,我國外債風險總體可控。
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繼續保持基本穩定。展望2023年,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隨著我國經濟運行持續整體好轉,外債規模保持基本穩定的基礎依然牢固。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