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31日上調169點報6.8717;本周累計下調343點 ,本月累計上調802點。
交易員表示,避險買需對美元指數構成支撐,人民幣短期或震蕩交投,但歐美銀行業動蕩可能凸顯中國金融業相對穩定,未來不排除更多外資流入對人民幣構成提振的可能。
3月以來,美國和歐洲的銀行接連出險,海外金融市場和投資者預期的波動加劇,美元指數上演高位跳水,月內跌幅逾2%,主要非美貨幣及新興市場貨幣上演反彈行情。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興業研究宏觀團隊研判,人民幣避險屬性凸顯,3月中旬后陸股通下資金轉為流入。今年人民幣匯率趨勢將整體呈現升貶行情切換的寬幅震蕩。
中信證券明明團隊認為,美元指數的主導因素仍在于歐美央行貨幣政策差。往后看,在海外銀行風險整體可控的前提下,歐洲央行尚處“鷹派尾聲”,美聯儲已步入加息末期,美元指數或逐步下行。
明明團隊表示,對于人民幣而言,海外銀行風險事件或凸顯了人民幣資產的配置價值,疊加基本面等內部因素改善或對人民幣繼續形成支撐,預計人民幣有望維持偏強運行。
當前,“去美元化”漸成趨勢,多國通過減持美債、推動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尋求在國際貿易中使用雙邊和多邊貨幣協議結算交易等方式“多點發力”。
本周,泰國央行表示,泰國央行和日本央行已將2020年首次簽署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BSA)續簽,為期三年,至2026年3月30日。
28日,我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LNG)采購交易達成,標志著我國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實質性一步。據了解,此單交易是中國海油與道達爾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達成的,LNG資源來自海合會國家阿聯酋,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LNG成交量約6.5萬噸。
上海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陳國忠表示,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聯手中國海油開展國際LNG貿易人民幣結算,有利于促進國際國內市場對接,以及國內外兩種資源高效循環。
據法新社報道,巴西政府29日表示,中國和巴西已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以本幣開展貿易。
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中國巴西將使用本幣而非美元進行貿易結算”相關問題表示,巴西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有利于中國與巴西兩國企業和金融機構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交易,促進雙邊的貿易投資便利化。
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3年度報告》認為,亞洲金融融合加深,幫助提升了區內經濟體抵御國際資本流動負面沖擊的能力。截至2022年末,亞洲經濟體簽署的處于存續期的本幣互換協議達到26份。其中,中國與亞洲經濟體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規模達到1.973萬億元人民幣。截至2022年12月,日元和人民幣分別以2.88%和2.15%的占比居全球主要貨幣國際支付金額的第四位和第五位。此外,中國、印度和東盟國家成為新興市場最為活躍的綠色債券發行人。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此前表示,未來,我國外匯市場有基礎、有條件保持平穩運行。當前支持經濟增長的政策效果進一步顯現,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擴張步伐有所加快,我國經濟景氣水平持續回升,跨境資金流動保持穩定的基礎更加堅實。同時,我國金融市場開放持續推進,人民幣資產投資屬性和避險屬性凸顯,仍將吸引外資穩步投資境內市場。此外,我國外匯市場韌性增強,市場主體更加成熟、理性,可以更好地適應外部環境變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