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歐銀行業危機演進為主線,3月海外金融市場大幅震蕩,全球貨幣也在醞釀新一輪變陣。
【資料圖】
3月以來,此前強勢的美元指數上演高位跳水,月內下滑逾2.4%。與此同時,G10貨幣勢頭正猛,日元、瑞郎、英鎊對美元均反彈逾2%。
同一時間,全球“去美元化”進展加速,全球貨幣醞釀新變化。據法新社等報道,巴西政府周三表示,巴西已與中國達成協議,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而是以本幣進行貿易。
美元拐點將至
3月以來,美元指數自高位明顯回落。截至記者3月30日發稿時,美元指數報102.48,單月下滑幅度超過2.4%。
美歐銀行業危機與逐步降溫的加息預期,令美元承壓。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認為,當前美國加息周期接近尾聲,估計美聯儲將在5月最后一次加息,幅度為25個基點,并已下調對美元的觀點至“不看好”。
“近年來,經濟增長及貨幣政策緊縮支撐美元走強,但這股力量正在迅速消退。”瑞銀CIO表示,過去幾年,不少投資者增持了美元,但這一趨勢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逆轉,或至少部分逆轉。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認為,往后看,在海外銀行風險整體可控的前提下,歐洲央行尚處“鷹派尾聲”,美聯儲已步入加息末期,美元指數或逐步下行。
隨著美元即將迎來拐點,投資者也應適當調整其貨幣敞口。瑞銀CIO表示,準備以非美元貨幣支付大筆開支的投資者,應趁美元即將迎來拐點,來檢視其貨幣配置,并重新調整貨幣相關風險策略。
不過,美歐銀行業危機仍處于發酵期,市場情緒依然脆弱。興業研究宏觀團隊表示,歐美匯市的震蕩行情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明明表示,歐洲地區銀行的不確定性仍可能產生擾動,導致美元指數下行過程中出現階段性反復。
G10貨幣或“集體起舞”
與美元步步敗退對應的是,主要非美貨幣及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紛紛上演反彈行情。
Choice數據顯示,3月以來,歐元、英鎊、日元、瑞郎對美元分別上漲2.82%、2.79%、2.65%、2.75%。此外,人民幣對美元亦穩中走強,月內上漲近1%。
“最近我們觀察到,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回流到歐元、瑞郎和其他G10國家貨幣。我們估計這一趨勢將持續,美元將進一步承壓。”瑞銀CIO稱,所有G10國家貨幣對美元都有望升值,因為多國央行繼續應對通脹,而美國政策利率差不多見頂。
就具體貨幣而言,瑞銀CIO表示,目前偏好澳元,日元和瑞郎也存在上漲潛力,因為兩國都受益于低通脹,日本央行有望放棄極寬松的貨幣政策,而瑞士央行在應對通脹時的表現令人信服。
做多新興市場貨幣也是一大策略。瑞銀CIO表示,相較美元、歐元,看好印尼盧比、印度盧比、墨西哥元、南非蘭特和捷克克朗,這個貨幣籃子應受益于新興市場前景改善和高名義利率利差。
人民幣資產配置價值凸顯,人民幣有望保持穩健。“今年人民幣匯率趨勢將整體呈現升貶行情切換的寬幅震蕩。”興業研究宏觀團隊研判,人民幣避險屬性凸顯,3月中旬后陸股通下資金轉為流入。
明明認為,避險情緒驅動下,人民幣資產或有望成為避險資產,獲得外資青睞,這對人民幣匯率形成一定支撐。此外,國內經濟基本面等內部因素改善也對人民幣形成支撐。
“去美元化”多點發力
美歐銀行業危機下,“去美元化”進展在近期有所提速。
一周之內,有關于人民幣的消息頻頻引燃市場。巴西政府周三表示,中國和巴西已達成協議,將以兩國的貨幣進行貿易,不再使用美元作為中間貨幣。
與此同時,東盟國家開始商討放棄美元轉而使用本地區貨幣結算。“東盟簡報”網站3月29日刊文稱,3月28日,東盟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正式會議在印度尼西亞開幕。會議的首要議題是討論如何減少金融交易對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的依賴,轉向以當地貨幣結算。
當前,“去美元化”漸成趨勢,多國通過減持美債、推動外匯儲備資產多元化、尋求在國際貿易中使用雙邊和多邊貨幣協議結算交易等方式“多點發力”。例如,美元儲備和美元資產吸引力逐漸下降,其在全球央行外匯儲備中占比從2016年一季度的65.46%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59.79%。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