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西族建筑有什么風格?
從清代起,隨著文化交流的增多和納西族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漢、白、藏等族的建筑技術不斷為納西人所吸收,被稱為“三坊一照壁”和“四合五天井”的土木或磚木結構瓦房建筑在麗江城鎮和壩區、河谷區農村普遍流行起來,并產生了極有特色的民居庭院。門前即渠,屋后水巷,跨河筑樓,麗江古城和不少鄉鎮民居“家家有院,戶戶養花”。庭院是民居平面構圖的中心,其地板通常用塊石、瓦渣、卵石等簡易材料,按民間風格鋪砌成有象征意義的圖案,如“四蝠鬧壽”、“麒麟望月”、“八仙過海”等,體現了多民族建筑藝術的融合。農村“三坊一照壁”樓瓦房的西房北房為房臥室,南房作畜圈。
納西族的氏族制度是什么?
氏族制度是古代社會最基本的組織。西部納西族古有梅禾、樹、葉四支,后又演變成為“普篤”“古許”“古哉”“古珊”“阮可”“習”等不同祭天群,一直延續到1949年。東部納西族有阿、喇、八、已、郎、葛、伍等姓氏土官,分據各地,想必由古代部落演化而來。永寧納西族傳說古代有西、胡、牙、峨、布、搓六“爾”(氏族),下又分為“斯日(家庭)、“亞斯日”(小家族)100多個,有共同的經濟生活遺跡、共同始祖、共同送魂路線和墓地等,這些同地緣村落交錯的血緣集團遺存是十分明顯的。
關鍵詞: 納西族 納西族分布 納西族風俗 納西族服飾 納西族飲食 納西族的他稱 納西族的婚姻 納西族文字 納西族語言 納西族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