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我國春耕旺季,鉀肥市場卻遭遇冷門。行業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國內港口62%白鉀市場均價為每噸3375元,較本月初每噸下跌300元,跌幅達到8.16%;截至3月24日,60%俄紅鉀跌至每噸3300元至3450元。行業分析認為,備肥用肥不及預期,鉀肥供應寬松,是本輪鉀肥價格下行的主要原因。
(相關資料圖)
需求疲軟 復合肥企業訂單不佳
從需求端來看,目前鉀肥市場下游備肥積極性不高,復合肥企業產銷壓力漸增。據肥多多平臺顯示,最新全國復合肥企業開工率為49.05%,環比上周提升1%,同比2022年持平,低于2020、2021年同期。
“有別于過去兩年的態勢,3月以來復合肥企業庫存消耗速度明顯減弱,上周轉為增長。”肥多多化肥研究總監嚴森勝介紹,從機構調研情況來看,當前國內復合肥企業訂單不佳,局部市場存在庫存壓力,“企業對未來原料價格走勢悲觀,目前還是以去庫存為主,因此對鉀肥需求相對較弱”。
行業消息稱,目前整體國產鉀的市場價格已與廠家報價出現倒掛,國產60%氯化鉀市場銷售價格的低端已低于每噸3300元。卓創資訊鉀肥分析師李峰認為,預計短期復合肥產能運行率仍將延續低位運行態勢,“這意味著化肥原料消耗將減緩,企業新一輪補倉意識較低,從而弱化鉀肥市場的整體需求”。
進口補充 鉀肥供給延續寬松態勢
從供給端來看,據農業農村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省、市、縣三級化肥下擺到位率分別為69.5%、62.5%、62.12%,均快于去年同期。其中,遼寧、安徽、山東、湖南等糧食主產省化肥到位進度超八成。對此,李峰認為,春耕期間化肥保供政策持續“護航”,國內化肥供應相對充足,抑制了下游集中采購現象的出現,取而代之的是按需采購、照單補貨。
除此之外,3月國產鉀肥裝置運行逐漸恢復正常,行業數據顯示,截至上周末國產氯化鉀開工率提升至69.49%,硫酸鉀開工率穩定在96.43%。另外,在鉀肥大合同尚未簽訂的情況下,今年1至2月我國累計進口鉀肥達162萬噸,同比提升10.76%。“預計一季度鉀肥總進口量或將達到240萬噸左右,為鉀肥供應持續寬松奠定基礎。”李峰說。
修復周期 多因素利空鉀肥市場
2023年,全球鉀肥市場進入需求修復期,供應過剩現象突顯,價格延續去年沖高回落走勢。對于國內鉀肥后市走向,行業普遍給予了看空判斷。
“前兩年春耕旺季鉀肥價格居高不下,引導農戶提前備貨意識增強,一部分化肥需求在去年年底就透支了。”嚴森勝稱,春耕需求前置是當前化肥市場價格總體下行的重要因素。
此外,“價格預期”也加重了鉀肥市場持續走跌態勢。嚴森勝解釋道,中小型貿易商預判2023年化肥價格走勢下行,選擇主動降低社會庫存,而上游廠商根據市場走向降低了訂單價格,這就驗證了中小型貿易商的降價預判,所以中小型貿易商會更加保守。他強調:“這將直接導致社會庫存‘蓄水池’作用削減,化肥市場價格波動將會放大。”
卓創資訊認為,2023年與2013年國際、國內鉀肥市場所處環境、供需關系、大合同價格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而且“去庫存”將會貫穿全年,因此,2023年國內鉀肥價格震蕩下跌態勢不變。
李峰表示,從供需關系分析,本年度中歐班列、邊貿口岸鉀肥過貨量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疊加老撾鉀肥“回哺”國內市場力度不斷增大,國內鉀肥供需矛盾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伴隨化肥市場進入需求淡季,鉀肥整體需求量也將縮減,難以滿足上游經銷商出貨、變現意愿,而且新舊貨源共存于市場,加重商家競價、出貨意識。據悉,中歐班列、港口62%白鉀經銷商心理支撐價在每噸3250元至3300元之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