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指數的計算樣本股包含的是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所有股票。深證指數則是由深圳證券交易所編輯的,其樣本來自于所有深圳證券交易所所有掛牌上市股票。而創業板指數與其它二者略有不同,這里我們需要知道,創業板指數編輯是按照所有創業板中的股票的流通市值,計算當天加權平均價格后,與最初基準點進行比較。
可以說,三大指數其本身并無可比較性,因其代表了不同市場的股票價格變動情況。
這里我們應當明確一點便是,深證指數與深證成指有一定的區別,深證指數與上證指數相同,為綜合指數。而深證成指是選擇深圳股市中最具代表性的40家公司股票作為成分股,來進行加權股價指數計算。
因為在應用中兩者實際差距很小,所以我們看到的一般都為深證成指。成分指數有很多,其計算方式大同小異。比較主流的為上證50、上證180、上證300、深成指、創業板指、滬深300,因它們分別代表著各自不同成分股的股價變化,應該說是各自具有說明性。而他們之間哪種更具說明性,恐怕也沒有什么可以做對比的了。
應該說成指的出現,在單一方面更具說明性,因其選取都具有很高代表性,所以更能快速有效的反應出單方面的漲跌情況。然而,成指的缺點也正因其特有的偏重單方面,所以統計的不全面,并不能代表總體市場的情況,我們在應用時,應該著重于規避這方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