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17日晚間宣布,決定于3月27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6%。
(資料圖片)
業內分析認為,通過降準釋放長期資金補充流動性,有助于緩解資金面緊張態勢,控制近期市場利率繼續上行勢頭。此次略超預期的降準,有助于推動銀行繼續以較低成本向市場主體提供更多信貸支持的同時,也為經濟修復再注強心劑。
時點略超預期 幅度克制
今年以來,央行加大公開市場和MLF操作規模,保持流動性總體穩定。前兩個月主要經濟指標呈現回升向好走勢,但經濟回穩的基礎尚未穩固。考慮到當前正處于增強市場主體信心的關鍵時期,更是國內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的重要節點,央行果斷實施全面降準,有助于傳遞出堅持穩健寬松貨幣環境的信號,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為實現年內經濟目標奠定基礎。
回顧2022年,4月25日央行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5300億元,意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12月5日央行再次全面降準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約5000億元,意在為穩增長提供適宜流動性。兩次降準后,共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與去年不同,此次宣布未伴隨著國常會等場合“預告”降準信號,時點上略超市場預期。此次降準的目的,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是為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而在幅度的選擇上,與去年保持一致,金融監管研究院院長孫海波稱,央行非常克制,降低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可以保持一定的貨幣政策空間。
補充中長期流動性 平抑資金波動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進入2023年,一方面防疫優化措施全面落地,另一方面2022年底的一輪疫情沖擊影響消退,而前期部署的“第二支箭”、金融16條、首套房房貸利率動態調整機制等寬信用工具成效逐步顯現,企業端和居民端融資需求顯著回暖。信貸需求強勢擴張的過程中,派生存款對超儲形成較多消耗,使得銀行間市場流動性水位下降,進而引起了資金利率中樞抬升與波動加大。
從盤面數據來看,質押式回購市場隔夜資金利率持續上行,4日內累計上行近90BP,且與7D資金利率倒掛幅度不斷加深。待3月27日降準落地后, 短端利率將明顯下降,長短利率也會隨之下行,資金利率中樞有望維持平穩,且更接近政策利率。
3月15日,人民銀行超額續作MLF操作,實現凈投放2810億元,創2020年12月來最多。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此表示,雖然MLF延續加量投放,但是價格偏高。在當前銀行業負債成本承壓、凈息差持續收窄至歷史低位的情況下,央行適時降準,有助于更好的激發實體融資需求,穩經濟、降成本,并有效緩解銀行負債和經營壓力,增強經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在流動性水位下降階段,央行往往基于經濟基本面強弱判斷超額續作MLF與降準工具選擇。截至2023年3月,MLF存量已達到了51090億元,客觀上的確存在觸發降準置換MLF的可能性。”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稱。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3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關于降準提到,2018年以來央行實施14次降準,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左右降到8%以下。用降準的辦法“吐出”長期流動性來支持實體經濟,是一種有效方式,使得流動性處在合理均衡水平上。
另外,海外方面,包括硅谷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在內的危機事件爆發,海外銀行業風險加大,全球流動性承壓。業內人士分析稱,未來內地在貨幣政策層面還是以穩定經濟增長為著力點。預計本次降準為本地金融業提供更多的流通性支持,以保障未來經濟平穩發展。
短期內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很小
那么,降準之后還會有哪些跟隨操作?本次降準落地后,短期內進一步降息的可能性降低。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為,受到人民幣匯率、其他主要經濟體加息空間與節奏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制約,以及目前經濟形勢向上向好、社會預期穩定、發展信心提振等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短期來看降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算高。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降準落地并不意味著貨幣政策將進一步朝著寬松方向調整,短期內實施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很小。作為逆周期調節的重要政策工具,降息往往在應對重大沖擊、托底經濟運行的時點推出,發揮“雪中送炭”作用。由此,在一季度經濟回升勢頭已經確立的背景下,下調政策利率的必要性不高,對此市場也已有預期。
對于后續貨幣政策而言,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表示,貨幣政策“精準有力”下,結構性支持或是主流。央行將更好地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結構性引導或是未來政策重心。
“降準是政策組合拳的一部分,其他還包括持續加力促消費,短期內保持基建投資增速處于接近兩位數的較快增長水平等。在通脹穩定的背景下,國內貨幣政策有充分條件保持獨立性。無論未來美國中小銀行危機對美聯儲加息過程有何影響,都不會影響我國央行‘以我為主’實施貨幣政策。”王青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