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歐美銀行業的恐慌情緒蔓延,嚴重打擊了原油市場的情緒,國際油價在近三個交易日連續大幅下挫,刷新2021年12月份以來新低。
市場觀點認為,短期來看,在宏觀利空仍占據主導的背景下,原油市場維持偏弱運行的概率較大,但悲觀情緒釋放后,油市供需面的積極因素或仍將支撐油價。
宏觀利空發酵 原油能化聯袂大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繼上周硅谷銀行關閉之后,瑞士第二大銀行集團瑞士信貸銀行(瑞信銀行)成為本輪歐美銀行危機新的焦點。在其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15日表示,“出于監管要求等原因,將不會增持瑞信股票”之后,瑞信股價盤中一度暴跌約30%至歷史新低。分析人士認為,受美國硅谷銀行風波影響,歐洲銀行股普遍暴跌,瑞信內控問題的披露和大股東拒絕繼續注資讓瑞信股價雪上加霜。
受此影響,此前已經連跌兩日的國際油價在15日繼續重挫,盤中紐約輕質原油(WTI原油)期價一度跌至65.65美元/桶的低點,刷新2021年12月4日以來的新低;布倫特原油期價最低跌至71.67美元/桶,為2021年12月21日以來的新低。本周以來,WTI原油和布油或有望雙雙走出日線“四連陰”,迄今的最大跌幅分別達15.26%和14.15%。
油價下挫,也削弱了國內能化品種的成本端支撐。卓創資訊成品油分析師王雪琴16日的觀點稱,目前距離調價窗口開啟僅剩一個工作日,即使原油價格出現明顯回漲,但對于原油變化率來說,帶動回升的幅度或相對偏小。因此,預計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下調概率較大。
無獨有偶,化工品也集體受累于成本端的“崩塌”而大面積下挫。盤面顯示,燃料油和低硫燃料油(LU)16日雙雙跌超5%,其中LU盤中更是刷新了去年1月7日以來的新低;滬膠和20號膠集體跌超3%,滬膠盤中逼近去年7月創下的11490元/噸的近兩年低位;液化石油氣、瀝青、乙二醇等均大幅走低。
油市短期需求承壓 歐佩克暫無新動作
歐美銀行業危機的沖擊在扭轉市場對美聯儲加息前景預期的同時,更加深了市場對歐美經濟衰退的擔憂,而這也加劇了對海外原油需求的沖擊。
在本周公布的歐佩克和國際能源署(IEA)月度報告中,兩大機構在表達對中國需求預期樂觀的同時,側面表達了對歐美需求下滑的擔憂。IEA在報告中指出指出了對中國石油需求的預期提升,但同時表示,2023年石油需求增速將從2022年的230萬桶/日降至200萬桶/日。
歐佩克則更是直接將對2023年中國石油需求增速的預期調至71萬桶/日,此前預期為增加59萬桶/日。但歐佩克在本月維持了對2023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速預計為232萬桶/日。歐佩克更是在報告中直接指出,經合組織美國和歐洲的石油需求下調,反映出需求弱于預期。
但在短期需求承壓的背景下,歐佩克卻并沒有打算在供應方面有新動作。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王子周二(3月14日)在接受Energy Intelligence的采訪時表示,歐佩克+將堅持去年10月份達成的減產協議,直到今年年底。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表示,盡管歐佩克在硅谷銀行事件后一直保持沉默,但預計如果油價有崩盤的跡象,歐佩克+將減產。將于4月3日舉行的歐佩克+聯合部長級監督委員會(JMMC)會議確實為歐佩克調整產量政策提供了一次機會。不過最近的市場動蕩只會增強歐佩克對去年減產政策的信心。
機構下修短期價格預期 但仍對長期油價保持樂觀
盡管短期內歐美銀行危機帶來的宏觀利空仍將施壓國際油價維持弱勢,但長期來看,對需求穩定增加的預期仍使得機構對油價未來并不悲觀
中信證券在點評近期國際油價是表示,此輪油價下跌多為金融因素擾動,短期避險情緒升溫及對宏觀經濟悲觀的情緒釋放帶來油價等風險資產下挫,長期來看供需基本面仍有望維持油價在70-80美元/桶高位震蕩。
匯豐銀行(HSBC)周四(16日)稱,將2023年一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預估從每桶90美元下修至85美元,并預計二季度布倫特原油價格在每桶87美元。但匯豐銀行將2023年下半年布倫特油價預估從每桶86美元上調至90美元,因中國石油需求穩步復蘇和俄羅斯供應的減少應該會在下半年大幅收緊市場。
冠通期貨則更是提示稱,短期原油跌幅較大,但月差并未明顯走弱,WTI原油已經接近65美元/桶的美國回購石油戰略儲備的預計價格,目前不宜追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