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5日下午,歐美銀行業風波繼續發酵,風險資產集體下挫。WTI原油盤中失守70美元/桶大關,為2021年12月以來首次。
(相關資料圖)
圖為WTI原油走勢日K線
昨晚,歐美股市大幅上漲,前一交易日大幅下跌的銀行股集體走強,讓人一度以為歐美銀業危機已暫告一段落,然而事情顯然沒有那么簡單。15日歐洲交易時段,跌勢卷土重來。只不過,這次引爆地雷的導火索是瑞士信貸。
當地時間周二(3月14日),瑞士信貸發布了2022年年報。年報顯示,全年瑞士信貸稅前損失32.58億瑞士法郎,歸屬于股東的凈虧損72.93億瑞士法郎。年報指出,該集團在2022財年和2021財年的報告程序中發現“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es),正在采取補救措施。
實際上,瑞士信貸早已面臨危機,此前,因為美國證監會對瑞士信貸在2019年到2020年的現金流提出質疑,該公司推遲了年報發布日期。
據彭博15日報道,瑞信最大股東沙特國家銀行董事長在金融行業會議間隙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絕對”不會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他還說,絕對不會向瑞信提供進一步的流動性支持。
而這,成了今天壓倒駱駝的那根稻草。受此影響,瑞士信貸在美股盤前急劇下行,跌幅擴大至24%。同時,隨著波及范圍不斷擴大,歐洲三大股指全線走低。截至發稿,歐洲斯托克50指數、法國CAC40指數均跌超3%,德國DAX30指數跌近2.8%,英國富時100指數跌超2.3%。
海外商品市場也未能幸免,倫銅跌超2%,WTI原油則14個月來首次跌破70美元大關。避險資產則大幅上漲,國際金價再度創出階段新高。
實際上,在14日歐美股市大漲的同時,國際油價卻并未獲得提振,反而創下更深的跌幅并逼近波動區間下沿。這與油價之前的強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月初,有外媒報道,“由于和沙特存在分歧,阿聯酋將退出OPEC”,這令油價應聲下跌,但在阿聯酋辟謠之后國際油價深V反轉,盤中拉漲超5%,如此強勢令人印象深刻。短短不到兩周時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令油價由強轉弱呢?
多數分析師認為,目前影響油價的主要是宏觀因素,供需結構近期并未發生根本變化。
芝商所特約評論員寇健分析稱,“個人認為上星期原油價格對宏觀世界所發生事件的反應確實是過度了。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這種神經過敏型的原油交易形態可能要陪伴我們走完整個2023年。”
寇健認為,在去年二月WTI原油價格觸摸了歷史高位130美元以后,原油價格將回歸正常的調整模式交易形態中。
“美油市場在反復測試70美元以上的支持線,同時也在反復測試85美元以上的阻力線。各種宏觀大環境的變化,只不過是市場價格變化的最好借口罷了。這就是為什么在一個月之前,我們說今年的原油市場對于擅長趨勢交易的交易員來說,將會是非常艱難的。”寇健指出。
此前,也有分析師認為,油價走勢偏弱可能和美國再次試圖出臺NOPEC法案有關。NOPEC法案是美國反壟斷法的一部分,針對的是當今世界最大的國際石油生產國組織OPEC,因此也被稱為反OPEC(反歐佩克)法案。該法案將允許美國起訴OPEC或其成員國的價格操縱行為,旨在讓OPEC對其限制世界石油供應的行為負責。
不過,美東時間3月14日周二下午,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了他新近接受采訪的訪談稿地址鏈接,并配以文字稱:我們不會把石油賣給任何對我們的供應有最高限價的國家。然而,國際原油也并未因此而出現明顯上漲。
華爾街有句經久流傳的著名諺語:”不要接天上掉下來的飛刀,要等刀掉到地上不動彈后再把它檢起來。”基于此,盡管分析師認為原油供需并未出現明顯變化,但依然建議投資者開始謹慎行事,畢竟信息并不總是透明,而且確實存在很多我們不能觸及的數據。
中信建投期貨分析師董丹丹今早最新分析指出,油價轉弱原因可能有三:一是OPEC公布的最新月報顯示,二季度全球供應將超過需求30萬桶/日,全球石油去庫的時間點推后;二是法國的煉廠罷工導致歐洲原油結構價格略走弱,法國煉廠產能為160萬桶/日,罷工導致一些煉廠只能最低限度運行;三是歐盟國家可能會降低對俄羅斯的原油限價值51.45美元/桶。
“油價跌破關鍵支撐,金融市場利空可以作用于油價,利多卻支撐有限,凸顯當下格局的弱勢,投資者暫時離場觀望為宜。”董丹丹指出。
招金期貨分析師高健則指出,原油弱于預期的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近期原油多頭頭寸相對擁擠,容易在短線大跌過程中,發生多頭踩踏行情;二是是原油基本面在走弱,具體表現在隔夜布油月差大跌,意味著非美市場供應端支撐在轉弱。
而國際能源署15日剛剛發布的月報證實了供需確實在邊際轉弱,月報顯示,“1月份全球庫存激增5290萬桶,使已知庫存達到近78億桶,為2021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2月份的初步指標表明庫存還會增加。盡管亞洲需求增長強勁,但市場已連續三個季度供應過剩。”
“全球石油供應正超過疲軟的需求,”不過,該月報也指出,“但市場將在年中達到平衡。”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