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央行開展4810億元MLF操作,操作利率為2.75%,這是自2022年8月以來連續第8個月維持不變。業內人士分析認為,3月信貸需求仍較為旺盛,同時同業存單到期規模較高,銀行中長期負債仍承壓,MLF延續增量續作有助于維穩中長期流動性,符合預期。
加量續作保持信貸投放穩定
3月MLF操作量為4810億元,鑒于當月有2000億元MLF到期,實現凈投放2810億元,為連續第四個月加量續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主管龐溟表示,在MLF到期規模相對不大的情況下,今日央行的操作延續了近期增量平價續作MLF的方式,既可以補充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所需長期資金,又可以熨平專項債前置發放對流動性的短期擾動,明確了流動性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的政策導向。“表明了‘經濟下行時不搞大水漫灌、經濟回升時也不急轉彎’的政策穩健性以及明確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合理充裕。”龐溟表示。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本次加量續作來源于新增信貸強勁增長。他表示,年初兩個月,信貸新增合計同比多增達1.5萬億,短期內新增信貸仍有望保持同比多增態勢,當前銀行體系需要適度補充中長期流動性。3月以來,1年期商業銀行(AAA級)同業存單到期收益率已升至2.70%上方,正在接近2.75%的MLF操作利率水平,商業銀行對MLF操作的需求在增加。本月MLF加量續作,將直接為銀行補充中長期流動性,有助于保持信貸投放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此外,王青還表示,受年初貸款高增、經濟回暖預期升溫等因素影響,2月DR007月均值升至2.11%,已略高于央行7天期逆回購利率(2.00%),除了通過公開市場實施逆回購適時“補水”外,加量續作MLF也能起到緩解資金面收緊的作用,同時釋放穩貨幣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受境外個別銀行破產的負面影響,近兩日資金市場出現較小恐慌情緒,理財產品可能有小幅異動,短期利率小幅回升。此時央行釋放積極信號,適度增加流動性供給,緩解市場緊張情緒。
短期內降息必要性較低
在3月3日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易綱曾表示,目前我國貨幣政策的一些主要變量的水平是比較合適的,實際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較合適的,明確了央行對近期利率調整的方向。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為,目前繼續通過降息引導LPR下降的意義有限。他表示,4月起同業存單到期量將呈現較大幅度回落,供給端壓力減輕,同業存單利率也將趨于穩定,整體圍繞政策利率中樞波動,短期降準落地的必要性降低。
2023年各月份同業存單到期規模(億元)
“受到人民幣匯率、其他主要經濟體加息空間與節奏的不確定性等因素制約,以及目前經濟形勢向上向好、社會預期穩定、發展信心提振等積極因素不斷積累,短期來看降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不算高。”龐溟表示,今年內存在適度降準0.5到1個百分點的可能性,年中流動性較為緊張的時點和四季度MLF到期的高峰時點降準可能性較高。此外,通過定向降準來加大對薄弱環節和重點新興領域的支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另外,從穩樓市角度,王青認為,盡管當前部分地區樓市出現小陽春,著眼于推動房地產行業盡快實現軟著陸,監管層仍有可能于上半年下調5年期以上LPR報價。“趨勢上看,2023年上半年新發放居民房貸利率還將經歷一個持續下調過程,這是改善樓市需求的關鍵所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