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的金融數據延續了1月的強勢局面,多項數據再次超出市場預期。在經濟修復態勢良好、市場主體預期改善、穩經濟政策持續發力和銀行競爭性投放下,信貸增長較往年更為積極,繼1月信貸大幅增長后,2月新增規模續創同期歷史新高,完成了前置發力和“開門紅”目標。
在寬信用路徑得到反復確認的背景下,2月債券市場呈現“利率弱、信用強”的格局。年初以來,快速增長的信貸需求,也造成部分銀行負債端承壓,進而使得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加快收緊、波動加大,對利率債形成一定壓力。
(資料圖)
業內人士表示,一季度末臨近,長端債券的博弈機會較小,仍面臨經濟回升帶來的壓力,而經歷過2月的震蕩調整以后,目前短券配置價值有所上升、相對占優。同時,為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關系,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和持續性,滿足“有效”需求,后續信貸投放總量與節奏需進一步調節。如果后續貸款投放節奏邊際放緩,并且債券相對貸款性價比提升,銀行或增加對債券的配置。
政府債融資節奏前移、企業債發行回暖 支撐新增社融超預期放量
與1月不同的是,企業債券和政府債券在2月對社融數據都起到了“正向拉動”的作用。
數據顯示,2023年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3.16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95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82萬億元,同比多增9241億元;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增加310億元,同比少增170億元;委托貸款減少77億元,同比多減3億元。
此外,信托貸款增加66億元,同比多增817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70億元,同比少減4158億元;企業債券凈融資3644億元,同比多34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8138億元,同比多5416億元;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571億元,同比少14億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隨著政府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2月發行量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722億元;同時,由于債券市場2月行情波動趨緩,企業債發行也逐步恢復常態,當月發行規模明顯回升。”
回顧歷史進程,受2022年四季度以來信用債利率明顯上行影響,企業發債意愿在年初一度低迷,部分企業發債需求轉向貸款,貸款和債券置換效應明顯,彼時帶動1月信用債凈融資繼續同比縮減4352億元,成為社融主要拖累項。
商業銀行儲備項目充足 年初信貸需求集中釋放
伴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加快投放、保交樓和優質房企貸款支持計劃加碼、碳減排和設備更新改造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落地,在政策性銀行和國股銀行“頭雁”作用拉動下,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1.81萬億元,同比多增5928億元。
分部門看,2月份,住戶貸款增加2081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218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863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1.61萬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578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11萬億元,票據融資減少989億元;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73億元。
截至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26.71萬億元,同比增長10.8%。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2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1.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0.1個百分點。
東北固收對新華財經指出:“人民幣信貸的亮眼表現背后,是商業銀行儲備項目非常充足的直觀體現。事實上,從2022年四季度開始,各家銀行便開始為今年初的項目投放進行部署,所以前兩個月的持續高增信貸也并不意外。”
方正固收研究所分析師張偉觀點稱,2月信貸投放繼續沖高,主要是因為基建投資和制造業貸款沖量。政策支持,疊加貸款利率下降促進制造業貸款需求回升,并帶來制造業貸款投放增加;而2022年基建項目在年初形成實物工作量增加,也推升了基建配套貸款沖量。
事實上,2月就曾有市場消息稱,有關監管指導銀行控制信貸節奏,這也一度讓機構對信貸數據“充滿想象”。
華福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李清荷對新華財經表示:“由于2月以來關于監管層指導銀行控制信貸節奏的消息多次出現,反映出在疫情政策調整之后,在銀行積攢了大量可用的信貸資金和信貸投放需求之后,即使是在1月信貸開門紅釋放了大量需求后,信貸業務并未轉冷,反而是延續偏熱的狀態。”
銀行或增加對債券配置比例 一季度末有望博弈短債價值
如果將本次金融數據與2月債券市場表現相比對,可以看出在寬信用“高歌猛進”的背景下,并未對避險資產形成明顯壓力。
事實上,隨著銀行理財市場轉暖、商業銀行配置需求上升,2月債市交投活躍度明顯提升,利率債成交金額扭轉前兩月下降趨勢,信用債成交熱度也顯著回暖。統計數據顯示,債券二級市場2月總成交金額245,047.67億元,受春節假期所在月份較前一年發生變化的影響,成交額同比上升27.69%,環比上升36.83%,成交活躍度明顯升高。
信用利差方面,由于2月資金面平穩偏緊、基本面企穩回升,利率債收益率小幅上行,信用債收益率震蕩下行,呈現“利率弱,信用強”格局,信用利差啟動修復性行情,除通信行業以外,其余行業產業債利差均延續前一個月的收窄趨勢。
對于未來債券市場的走勢,尤其是在一季度末臨近之際,機構的關注焦點仍然是“基本面的實際修復情況”。市場另一個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在1-2月的高企信貸出現之后,3月的信貸能否繼續如此驚喜的表現?
對此,東北固收觀點稱:“未來信貸數據繼續保持高位仍是可能的。事實上,一季度獲批的授信貸款,往往會在2-3月份進行投放,所以3月份還會有貸款出賬的情況,再加上目前銀行項目儲備依然充足,預計整個一季度的信貸表現都會有持續的同比多增。”
溫彬也預計稱,3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維持同比小幅多增,二季度開始轉入相對正常的節奏,從而為經濟穩固運行和可持續增長創造適宜的金融環境。
同時,也有機構對債市走勢相對樂觀。
張偉表示,信貸投放節奏太快會影響宏觀調控安排,前2個月信貸投放水平或將至3月份迎來修正。考慮資本占用、繳稅后和派生存款收益后,債券相對貸款性價比提升,當下貸款綜合收益與10年國債綜合收益利差已經處于2011年內以來的低位。如果后續貸款投放節奏邊際放緩,并且債券相對貸款性價比提升,銀行或增加對債券的配置。
“另一方面來說,后續銀行如果信貸投放節奏放緩,這意味著銀行司庫對信貸條線安排的資金邊際減少,在貨幣市場拆出資金的意愿和能力會提升,進一步能緩和資金面持續收緊的壓力,這對債市都將構成小幅支撐。”張偉進一步預測稱,3月末之前長端品種機會小,仍面臨經濟回升帶來的壓力,而經歷過2月短端利率品種調整以后,目前短券配置價值有所上升、相對占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