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美豆從1500美分/蒲式耳以上的高位逐漸回落,大商所豆粕期貨也結束區間盤整,跟隨美豆自高位下行。近幾日,豆粕期貨增倉下行,截至2日下午收盤,豆粕主力05合約收跌0.43%,實現“四連跌”,期價下探至逾兩個月低點,已徹底抹平年內漲幅。
業內人士認為,現階段豆粕05合約還是以美豆成本定價為主,由于阿根廷的產量有再度下調的風險,短期價格或持續在高位。但后期隨著阿根廷天氣炒作結束及巴西大豆的陸續上市,價格重心有望隨進口成本一起下移。
【資料圖】
成本端美豆支撐減弱
在經歷了持續的干旱天氣之后,2月下旬,阿根廷大豆主產區再遭霜凍襲擊,這對于阿根廷大豆產量形成不利影響。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上周四(2月23日)發布報告,將阿根廷2022/2023年度大豆產量調低到3350萬噸,低于早先預測的3800萬噸,甚至進一步指出未來存在低于3000萬噸的可能性。但是,美豆對此并不買賬,依舊自高位下跌。不過,在連續陰跌之后,受助于一輪逢低買盤,CBOT大豆1日止跌反彈。
市場一致認為,雖然阿根廷天氣炒作持續,阿根廷產量可能會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但巴西大豆大概率豐產。咨詢機構Datagro周三(3月1日)表示,巴西2022/23年度的大豆產量預估為1.5081億噸,較1月份預計的1.558億噸有所下降。該咨詢機構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盡管下調,但仍將創造新的紀錄,較去年令人沮喪的1.2965億噸的修正值高出16.3%。“
徽商期貨在研報中指出,近期隨著巴西大豆逐步收割上市,之前的阿根廷減產預期及巴西收獲緩慢的利多逐漸消化,市場將關注點轉移到巴西大豆創紀錄產量上,加之前期巴西農戶將希望押注于拉尼娜引發干旱天氣導致大豆漲價,預售進度較為緩慢,現階段大豆收割上市近三成后供應壓力逐漸凸顯,同時巴西大豆性價比較美豆高,使得美豆價格承壓下跌,美豆下滑帶動進口大豆成本下滑,油廠對豆粕提價動力大幅減弱。
中州期貨分析認為,從交易層面來看,布交所上周大幅下調阿根廷大豆產量,阿根廷產量對CBOT大豆價格的影響力度已經很弱,推動美豆繼續上沖的動力有限。
巴西大豆上市遲緩
巴西近期連續降雨阻礙了大豆的收割進度,使得整體收割進度慢于預期。農業咨詢公司AgRural周一(2月27日)表示,截至上周四(2月23日),巴西2022/23年大豆收割面積占總播種面積的33%,此前一周為25%,而去年同期為43%。
收割進度稍慢也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整個出口進度。巴西對外貿易秘書處(Secex)公布的出口數據顯示,1月份巴西出口84萬噸大豆,同比下降66%。通常巴西大豆出口的65%運往中國,1月份巴西對中國的出口量同比減少70%。2月份的情況也沒有顯著改善。數據顯示,巴西2月出口大豆519.99萬噸,同比降17%。
“巴西大豆上市遲緩,短期內或影響國內大豆供應。”徽商期貨稱,但巴西大豆供應狀況有望從3月中旬開始改善,出口量可能在6月份達到峰值。建信期貨也指出,目前有傳聞巴西港口出現擁堵,或將影響3-4月的到港量,但是整體大方向上現貨端或仍將保持平衡或逐步走向寬松的格局。期貨方面,現階段05合約還是以美豆成本定價為主,在巴西大豆逐步上市及國內到港預期偏強的背景下,或階段性偏弱且弱于美豆,但下方仍存一定支撐。
三立期貨進一步表示,雖然一季度大豆到港量不大,但需求逐漸走弱下,某些油廠因原料不足所以選擇了停工;也有部分油廠雖然不缺豆,但提貨逐漸下降也面臨著累庫壓力,為抵消脹庫壓力而選擇主動停機,造成了國內豆粕供應的縮緊。不過隨著巴西大豆后續到港,油廠不再缺豆,脹庫壓力也能稍有緩解,開機恢復的前提下豆粕價格將面臨下行壓力。
從數據上來看,目前國內油廠大豆庫存仍高于去年同期。據Mysteel農產品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當周,全國主要油廠大豆庫存332.42萬噸,同比去年增加65.39萬噸,增幅24.49%。“3月份的國內大豆市場供給目前來看并不會出現像去年那般緊張局面。”該機構稱。
庫存高位疊加需求清淡 豆粕上方阻力較大
通常而言,3月-7月初是我國國內豆粕壘庫的季節性窗口,今年受多個養殖行業的利潤下行影響,豆粕添加量下滑,已經導致豆粕超預期壘庫,華南部分工廠出現脹庫。據Mysteel農產品數據顯示,截至2月24日當周,全國主要油廠大豆實際壓榨量降至154.77萬噸,較上周減少15.45萬噸。而豆粕庫存卻不降反升,截至2月24日當周,全國主要油廠豆粕庫存63萬噸,比上周同期增加1萬噸,比上月同期增加10萬噸,比上年同期增加28萬噸,比過去三年同期均值增加13萬噸。
對此,中信建投期貨提示,目前的全國豆粕庫存水平已經提高到過去5年的均值水平附近,后續的大豆到港壓力或進一步推高今年的季節性豆粕庫存高位至100萬噸上方。
除了庫存高位,需求清淡也對豆粕形成壓制。當前豆粕市場需求旺季已過,豆粕庫存不降反升也反映出市場情緒以及下游需求疲弱對豆粕消費不利。
一方面,下游養殖利潤仍較差,不利于飼料原料需求。目前生豬養殖利潤雖有好轉但仍然虧損,據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月22日當周,全國豬料比價為4.29,環比上漲4.89%。按目前價格及成本推算,未來生豬養殖頭均虧損為178.20元。此外,蛋雞養殖利潤僅在盈虧平衡點附近波動。整體而言,下游采購積極性不高,成交清淡,豆粕消費相對低迷。
另一方面,由于下游養殖企業的經營壓力較大,對于高價飼料原料有一定的抵觸心理,接受程度明顯更差。且豆菜粕的高價差也使得豆粕需求明顯減弱,大量被菜粕雜粕替代。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月13日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深入實施飼用豆粕減量替代行動。后續或影響豆粕需求,需關注具體政策的實施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