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落地,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開放進一步深化。匯豐中國常務副行長兼副行政總裁程卓雄表示,中國更大力度的金融開放,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給金融發展,尤其是綠色金融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資料圖片)
匯豐中國常務副行長兼副行政總裁程卓雄
記者: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匯豐作為國際銀行,對此有什么看法?
陳卓雄: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迅速,從業務規模和成長性來看,在全球市場中表現均十分亮眼。近年來,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已經取得巨大進展。
金融開放的不斷深化不僅令中國市場對國際投資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大,也為外資金融機構在華發展創造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
以債券市場為例,中國人民銀行和交易商協會等在近年來不斷優化熊貓債發行機制,為境外發行人提供了更便利的注冊機制和與國際接軌的披露準則。
作為首家獲批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境外非金融企業熊貓債主承銷業務的外資銀行,匯豐中國通過集團的全球網絡在國際債券市場積極推廣熊貓債產品,為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引入高質量的國際發行人和投資人,引領了來自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新開發銀行、寶馬集團和梅賽德斯-奔馳集團等國際優質發行人的多筆地標性交易,并在熊貓債承銷排行榜中始終排名外資銀行第一。
金融業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匯豐作為在華最大的外資金融機構,也致力于中國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開放,不斷在人民幣國際化和金融可持續轉型方面貢獻自己的力量。
匯豐也在不斷完善與開放相適應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完善金融業開放的制度規則,并加快相關制度規則,不斷完善配套制度,讓規則更加簡約清晰,更好與國際金融體系相融合,按照國際通行認可的準則,以審慎透明的規則和管理方法去運作金融。
同時,我們也要強化在更加開放、更高水平全球化下提供金融服務的風險防控能力,豐富應對新型風險的工具手段,牢牢守住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推動中國與世界經濟在全球化新格局中行穩致遠。
記者:當前,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和環境風險,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加入發展綠色金融的隊伍中來。在不斷加大力度的金融開放和金融創新下,全球綠色金融合作不斷增多。匯豐如何推動中國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發展?
陳卓雄:匯豐在全球市場具備豐富的綠色金融經驗。過去幾年,匯豐積極推出創新的綠色金融產品,并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其中。匯豐推出了的綠色存款、可持續發展關聯貸款、可持續發展供應鏈融資、綠色債券和綠色保函書等金融工具,引導資金流向低碳項目。
例如,在中國境內債券市場方面,2022年11月,匯豐作為聯席主承銷商,協助梅賽德斯-奔馳國際財務有限公司成功發行了綠色中期票據。這是首筆由外資非金融企業在境內市場發行的綠色熊貓債,也是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在歐洲市場以外發行的首支綠色債券。
匯豐目前正努力通過三大路徑,助力中國“雙碳”目標的達成。首先是提供可持續融資:我們的目標是到2030年提供7500億美元至10000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融資及投資,支援客戶轉向更可持續發展的經營模式;其次是氣候解決方案及創新:匯豐正在為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開辟新的融資途徑,并支持有前途及具創新性的清潔技術;最后是自身成為零碳排放銀行:我們的目標是在2030年實現自身“零碳”運營,2050年實現客戶的“零碳”融資和投資組合。
在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作為領先國際銀行的優勢,探索綠色金融的創新解決方案,為推動大灣區乃至全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問:對于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綠色轉型未來發展有哪些展望?
陳卓雄: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程度穩步提升、經濟轉型逐步推進的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有望成為全球綠色金融的中堅力量。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發展有條件在三地政策協作的背景下,明確各自城市定位,形成“金融核心圈+產業包圍圈”的雙圈模式,建立統一可量化的綠色認定標準和權威的評級體制,實現各地綠色金融標準的互通互認。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全球綠色金融領域的引領者。
我們認為,大灣區綠色融資不囿于固有綠色金融產品,而是不停探索更多適合不同場景的綠色金融業務,例如戰略性綠色產業投資基金、綠色資產證券化、綠色融資租賃等市場化手段,同時通過商業模式、交易結構等方面實現創新,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和財政資金引導放大作用。
此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金融,應明確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定位,形成合作聯動、分工負責、突出特色的協同慣性。一方面,從企業跨境融資的角度來看,積極推動大灣區內內地的環保類企業、金融機構在境外發行綠色債券,助力綠色企業提高海外投融資的效率;另一方面,逐步推進境內綠色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進程,通暢海外、香港地區及內地居民和金融機構進行跨境綠色投資的渠道。
關鍵詞: 金融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