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北京2月24日電 四大證券報內容精華摘要如下:
中國證券報
??國資委:大力推進央企專業化產業化整合
(資料圖)
2月23日,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表示,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將突出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通過優化布局,調整結構來增強核心功能。在推進央企重組整合方面,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介紹,下一步,專業化整合和產業化整合兩手都要抓,把橫向相應的產業通過整合實現“一企一業、一業一企”,并立足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大力推進產業化整合。
??異常交易監管加強 偽量化被套上“緊箍咒”
日前,滬深交易所發布《主板股票異常交易實時監控細則》,對異常交易行為的類型和標準作出規定。其中,針對“打板”和“封板”行為的監控受到市場關注,有觀點認為,部分機構的高頻量化和“T+0”策略會受到影響,盈利難度大大增加。不過,多家量化私募表示,當前大部分量化私募的選股模型以中周期為主,不會受此影響,而對游資的短線交易行為及以“手動操作打板”模式的偽量化機構會有很大限制。在此基礎上,相關規則出臺有利于量化行業更加注重合規,營造良好生態。
??成交回暖房價止跌 樓市“小陽春”嶄露頭角
“近期成交回暖了一些,買房客戶多了,掛牌價也比之前有所回升。”北京市朝陽區某房產中介經理告訴記者。此外,近期杭州、成都等熱點城市的新房、二手房交易均呈現回暖勢頭。專家表示,隨著一系列綜合舉措顯現效果,房地產市場預期總體改善,市場交易回暖跡象逐漸增多。目前,市場是結構性轉暖,需要政策保駕護航,呵護來之不易的信心。
上海證券報
??瞄準時機加倉A股 各路資金跑步入場
近期A股的反復盤整并未打亂各路資金加速布局的腳步。一方面,公募發行市場逐步升溫,基金公司積極申報產品,多只權益基金發行份額明顯提升;另一方面,北向資金中的配置盤和交易盤也在持續流入。據高盛統計,過去3個月,海外對沖基金客戶對中國股票翻倍加倉,且持倉比例處于歷史高位。
??明星私募密集“上新” 重點布局經濟復蘇主線
近日,知名百億級私募動作頻頻。渠道人士透露,睿郡資產合伙人董承非、聚鳴投資基金經理王文祥等人管理的產品即將在渠道開售。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2月以來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備案數量同比增長四成,資金情緒逐步回暖。多位知名百億級私募基金經理近日表達了對A股后市的樂觀預期。他們表示,目前市場整體估值處于中低位置,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經濟復蘇的背景下,復蘇主線仍是重點布局方向。
??券商“試水”ChatGPT 隱私與安全風險須警惕
寫行業研報、寫量化交易代碼、為客戶做投資決策……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火爆“出圈”,驅動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業內人士認為,頭部券商會陸續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客戶服務、信用風險控制、投資決策、量化交易等領域,以應對互聯網券商在數據、模型、算力方面的競爭。數據質量、隱私和安全、計算能力及風險管理,是目前人工智能在證券行業應用的主要難點。
證券時報
??熱點城市土拍升溫 因城施策優化土地供應
重點城市土地市場表現備受關注。2月以來,集中供地的重點22城中,北京、杭州完成了2022年第5輪集中土拍,鄭州、天津、蘇州、杭州完成了2023年首輪集中土拍。土拍結果呈現冰火兩重天,杭州、北京、蘇州等熱點城市土拍升溫,而鄭州、天津的土拍則較為冷清。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雖然核心城市、優質地塊持續升溫,但熱度能否延續仍需觀察,尚不能斷定土地市場已經回暖。近期,多地優化完善供地政策,在公開擬供地清單的前提下,各城市因城施策調整供地頻次,可以更好發揮公開披露信息對于穩定和引導市場預期的積極作用。
??4680電池帶動產業鏈革新 動力電池不“卷”產能“卷”技術
在4680產業化破曉之際,頭部電池廠加速布局,產業鏈企業也忙著攻克量產痛點。“我們有和其他客戶在談,不少主機廠對4680電池是感興趣的。”A股一家電池制造商工作人員稱,從安全性和經濟性上考慮,大圓柱電池是一個比較好的技術發展方向,公司在接洽的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都比較多。隨著4680電池逐步量產,裝機率有望提升。業內人士表示,4680電池是特斯拉降價的底氣之一。當前,4680電池或率先在中高端車型上實現應用,待電池材料和工藝平價化后,市場份額將進一步提升。
??金融支持橫琴、前海改革開放意見出爐,允許證券業金融機構在香港開展直接融資
2月23日,人民銀行會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兩份《意見》各提出30條金融改革創新舉措。《意見》指出,要擴大港資金融機構業務范圍;允許證券業金融機構在香港開展直接融資;加強深港債券交易合作與創新,支持深圳證券交易所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債券平臺,推動內地與香港交易所債券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建設。
證券日報
??ETF總規模站穩1.63萬億元關口 6只新產品月內有望帶來73億元增量資金
自去年12月份以來,ETF總規模持續增長,目前已站穩1.63萬億元關口。截至2月23日,開年以來ETF總規模增加近70億元;同時,2月份以來已有6只ETF新產品成立。多位公募基金經理表示,今年以來,A股市場逐漸回暖,投資者借道ETF能夠捕捉到更多投資機會,尤其是寬基和部分主題指數基金資金流入更加明顯,這是ETF總規模持續增長的原因。
??七部門發文:力爭到2025年突破50種以上智能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財政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中國工程院、國家國防科工局等七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智能檢測裝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智能檢測技術基本滿足用戶領域制造工藝需求。智能檢測裝備創新體系初步建成,突破50種以上智能檢測裝備、核心零部件和專用軟件,部分高端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質量明顯提升。
??行業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亮相 鋰電池“江湖地位”將被鈉電池取代?
2月23日,中科海鈉與思皓新能源打造的行業首臺鈉離子電池試驗車公開亮相。據了解,此次裝車試驗的思皓花仙子首次應用蜂窩電池技術的鈉離子電池包。該款車型續航里程為252km,電池容量為25KWh,快充充電時間為15分鐘至20分鐘。業內人士認為,由于鈉離子電池質量能量密度低,無法支持長續航,因此應用場景相對有限。據了解,目前鈉離子電池還可以用于國標電動二輪車、儲能電池和IDC備用電源等場景。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