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鋼材需求強預期不斷強化的背景下,作為原料的鐵礦石價格也“水漲船高”。21日國內鐵礦石期貨價格全天高位運行,終盤漲超3%,盤中更是刷新了去年6月11日以來的新高。
【資料圖】
礦價高漲在反應終端需求樂觀情緒同時,也使得鋼鐵行業的盈利前景面臨進一步的挑戰。加上市場對政策調控風險的擔憂升溫,礦價高處的壓力也更加凸顯。
短期基本面供弱需穩
從鐵礦石自身基本面而言,除了鋼材需求回升和地產支持政策頻發帶來的利多以外,基本面的“供弱需穩”也構成了礦價走高的理由。
供應端看,從歷史數據來看,每年的一季度一般是鐵礦石的發運淡季,澳大利亞和巴西會受到高溫、颶風和雨季等天氣因素影響,發運水平出現季節性的下降。尤其是據我的鋼鐵(Mysteel)統計,在2月第二周,澳洲巴西19個港口鐵礦石發運總量環比下滑了604萬噸,創下近一個月來周發運量的最大降幅,著實增強了鐵礦石市場多頭的信心。
與此同時,近期巴西部分地區突然暴雨成災,是否會影響鐵礦石發運又給市場平添了一絲不確定因素。
需求端看,證監會啟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有業內人士解讀認為“房地產行業再迎源頭活水”,則繼續給鋼材終端需求的“強預期”助力。而鋼廠產量穩步回升、原料庫存偏低等,在此時也顯性化為市場對鋼廠的原料補庫的期待。
據Mysteel估計,2月中旬粗鋼產量將呈現集中復產式增長,全國粗鋼預估產量將達到2847.72萬噸,日均產量達284.77萬噸,旬環比上升5.80%,同比上升20.40%。
高盛在最新報告中雖然認為鐵礦石“難有長期牛市”,但仍對二季度的礦價維持較高的預估,甚至表示,3月至4月中國鋼鐵產量的季節性增長將與短期供應緊張同時出現,這將使市場在第二季度出現3500萬噸的缺口。
在黑色系商品產業鏈整體偏強的氛圍下,國內鐵礦石現貨成交也異常活躍。Mysteel的數據顯示,近三個交易日,全國主港鐵礦石日成交量均在百萬噸以上,且已是連續四個交易日逐日遞增。
礦價上漲給鋼企帶來壓力
在基本面配合下,礦價的表現明顯強于終端成材。盤面上看,2月14-21日期間的六個交易日,盡管鐵礦石和螺紋鋼均錄得“六連陽”,但鐵礦石最大漲幅達到10.28%,相比之下,螺紋鋼的最大漲幅僅為7.50%。
而從利潤角度來看,近幾個交易日,鋼廠盤面虧損也是連續擴大,從2月15日的虧損不足百元每噸,擴大至虧損超170元,為近七年歷史同期“第二差”。
成本升、利潤降的狀況也給部分鋼企帶來了壓力。
重慶鋼鐵21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鐵礦石價格的上漲,將對公司采購成本造成一定的影響。首鋼股份則在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將與其他國內鋼企一起,共同追求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價格穩定合理運行,維護供應鏈的長期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鐵礦石市場熱絡的炒漲情緒,監管層面也及時連續出手,為市場“降溫”。大連商品交易所繼17日發布鐵礦石等相關品種的風險提示公告之后,21日再發通知,調整鐵礦石期貨部分合約的交易限額。
此外,據《中國經營報》報道,去年3月啟動的“基石計劃”在過去一年,進展迅速。
支撐與風險并存
綜合來看,市場觀點普遍認為,在終端需求強預期被證偽之前,鋼材市場的偏強表現仍是礦價短期的重要支撐,但需要警惕礦價的沖高回落風險。
中信期貨觀點認為,目前原料庫存低位,鋼廠維持按需補庫;隨著成材成交大幅好轉,需求強預期再次顯現。 疊加宏觀層面穩增長政策持續,地產政策繼續寬松,預計短期礦價震蕩偏強。
華泰期貨則提示,成材的需求有所恢復以及鋼廠的復工復產,給原料端帶來了需求的增量,緊盯鋼廠補庫情況。供給端依舊沒有太大的改善,雖然本周發運總量有所上升,但仍處在偏低水平。除此外影響礦價的關鍵因素在于政府對鐵礦市場的監管政策,需給予足夠重視。
中信建投期貨的觀點認為,近期成材表需及建材成交環比改善超市場預期,地產及兩會政策預期較足,疊加低庫存給予礦價上行較高的確定性。然而監管風險仍存,礦價上方高度需謹慎看待。短期來看,礦價暫以偏多思路對待,運行節奏主要取決于市場交易情況,考慮到監管風險,兩會前后沖高回落和高位震蕩均有可能發生。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