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時節,萬物復蘇。武漢東西湖區的蔬菜基地進入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時候。農戶選種、嫁接、施肥;瓜果蔬菜發芽、生長、結果,一派生機盎然的忙碌景象。
維農種苗生產基地占地約300畝,每年服務農戶約5500戶。走進基地育苗溫室,一陣暖意撲面而來。一排排溫床上整整齊齊長滿嫩綠的小芽。“這里的溫度恒定在20攝氏度左右,是種苗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維農種苗生產基地生產主管楊佩說。
“2月是出苗最集中的時間,也是工人們最繁忙的時候。”楊佩說,目前西瓜、黃瓜、茄子等春夏季蔬果苗的訂單已訂購600萬株,預計4月之前完成交付。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幾名工人正在溫床邊嫁接西瓜苗。他們掐去葫蘆苗的芽尖,劃開一個小口,將西瓜苗插入。操作十分精細,工人卻手指飛快,轉眼間,一托盤苗株就嫁接完成了。“熟練的工人一天可以嫁接4000株左右。”楊佩介紹說,嫁接之后的西瓜可以獲得葫蘆的優勢,長出更發達的根系,同時減少病蟲害。
在強鑫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大棚里,生菜翠綠、番茄粉紅,各類蔬菜長勢喜人。大棚旁,工人們正在搬運一袋袋新到的有機肥。
“這里是‘兩減’示范基地,我們用有機肥代替復合化肥,安裝殺蟲燈和粘蟲板減少農藥用量。”強鑫蔬菜合作社理事長趙禮強說,改用有機肥之后,施肥量增大,蔬菜長得也更慢。但產出的蔬菜品質高、口感好,更綠色健康。
武漢東西湖區是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范區,也是武漢市重要的蔬菜產地,被稱為武漢市民的“菜籃子”。2022年全區蔬菜播種面積達23萬畝,產量達55萬噸。除了產量大,東西湖區的蔬菜產業還在種植模式、品種研發等方面探索出許多新成果。
在維農種苗生產基地新建的“蔬菜工廠”,占地45畝的廠房里用無土栽培的方式種植了各類蔬菜。這些蔬菜整齊排布在培育架上,根部流動著精準調配的營養液,一塵不染的葉片翠綠舒展。
“目前這個工廠一天可以產出約300公斤精品蔬菜。”楊佩說,用科技的手段探索工廠化種植蔬菜的新模式,人為創造出一個穩定的生長環境,可以讓人們一年四季吃到各類蔬菜;同時,這種種植方式也更環保,減少農藥化肥等對環境的污染。
在金色惠農生態農業合作社,試驗田里的“迎春豌豆”剛剛收獲完畢,記者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豆莢,輕輕一捏,跳出幾粒鮮嫩的豌豆,放入口中,清甜爽脆。
“這一豌豆新品種是我們聯合江漢大學湖北省豆類(蔬菜)植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共同研發的。”合作社創始人王建兵說,“迎春豌豆”是通過對61種豆類植物選優、雜交、嫁接得來的,預計2024年大面積推廣上市。
王建兵說,武漢老百姓過去常說“小麥黃吃豌豆”,很快不用等到秋天,本地產的新鮮豌豆就能端上春天的餐桌了。
關鍵詞: 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