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財經上海2月16日電 (記者 李苑)今年以來,多地不斷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在環保、新能源等領域,一攬子扶持政策接續推出,一大批重大工程競相落地,促使產業發展“含綠量”和經濟發展“含金量”穩步提升。
(資料圖)
多位專家表示,隨著支持政策力度加大,今年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將迎來較大增量空間,相關投資和消費也有望提速。
地方重大項目突出“綠色低碳”
圍繞節能環保、新能源等重點領域,多地圈定一批重大項目,推動綠色產業持續發展壯大。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2023年四川省重點項目名單中,涉及生態建設及環境保護項目23個。山東明確,今年起實施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311”工程,在濟南、青島、淄博建設3大產業集群,在全省建設10家生態環保產業特色園區,培育壯大100家龍頭骨干企業。
據統計,山東、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發布的2023年重大項目名單中,涉及環保的項目200多個,僅廣東一地環保投資金額就超千億元。
新能源項目不斷推進。貴州今年儲備了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省級重大項目42個,計劃總投資581億元,全部將于年內開工建設。
貴州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凌志表示,將吸引更多產業鏈頭部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的好項目、大項目在貴州落地投產,加快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在行業版圖上搶占重要位置。
“我們開展了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遴選工作,重點聚焦重大創新平臺、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現代能源、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13個領域、60個小類,謀劃提出了儲備項目清單。”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介紹,下一步,將落實“要素跟著項目走”機制,強化土地、能耗、資金等重點要素對接,完善調度考核工作機制,加強動態調整、滾動推進,確保以高質量項目建設助推高質量發展。
多措并舉推動綠色發展
錨定綠色低碳中長期發展,近期多地部署一系列政策舉措。
河南提出,實施綠色低碳產品創新、綠色供應鏈協同、資源循環利用提升、數字化賦能、綠色制造服務供應商引育等十大行動。并計劃在3年內培育100個綠色設計產品和節能節水技術裝備產品、培育500個綠色工廠和建設20個左右循環再生工業園。
新疆、河南、重慶、寧夏日前陸續公布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提出進一步加大綠色建材、綠色建筑、綠色社區、能源與資源利用等對社會碳減排貢獻,推動建材行業碳達峰,加快推進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和應用推廣。
在配套政策方面,上海提出,將依托金融要素市場集聚優勢,重點培育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機構,加強監管引導,健全規范標準,深入探索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切實提升綠色金融服務水平,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加大對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支持力度,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為落實“雙碳”目標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保障。
“綠色發展是以最小生態環境代價換取最大經濟效益的發展。從中央及地方規劃看,加快布局綠色項目,不僅有助于推動當地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的綠色低碳轉型,而且提供了大量綠色投融資機會,為當地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研究員毛濤表示。
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空間可觀
專家認為,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是推進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領域,未來綠色低碳產業發展速度還將加快。
“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背景下,光伏、風電、儲能、新能源汽車等綠色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毛濤表示,在綠色產業發展中,通過發揮下游企業對上游企業的帶動作用,可以形成產業鏈上下游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綠色聯動,在打造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整個產業鏈的綠色韌性,確保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環境技術經濟分會常務理事張建紅表示,今年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將迎來較大增量空間,相關投資和消費也有望提速。“綠色低碳消費方面,預計新能源車2023年銷量有望突破850萬輛;節能家電、低碳建筑行業也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綠色投資方面,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綜合交通樞紐及電網的安全和智能化、煤礦智能化和綠色化、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大力支持。”
張建紅認為,今年基礎設施投資將延續“適度超前”的基調,仍將保持較高的投資力度,其中綠色基礎設施投資或較2022年增加約10%。
關鍵詞: 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