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和家電銷量恢復增長、全國項目中標量和開工量同比大增、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創歷史新高、市場主體數量繼續增多……近期一系列“數量”指標表明市場需求正在回暖,經濟循環逐步通暢,呈現穩步回升態勢。
(資料圖片)
大宗消費持續回暖
近期居民大宗消費開始恢復。春節后,多個城市的房地產業持續回暖。
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春節過后第一周(1月28日至2月5日),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較1月春節前(1月1日至1月20日)均成交水平提高30%以上,日均帶看客戶量較1月春節前日均水平提高1倍以上。
新房銷量也明顯上漲。諸葛找房數據顯示,1月30日至2月5日,重點15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為1.5萬套,環比上漲402.61%。
房地產銷量增長說明居民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正在逐漸釋放。廣東省城鄉規劃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住房產業鏈對上下游和各行業消費帶動力都非常強。不過住房消費是一個緩慢修復的過程,現在還需進一步恢復大家的預期和信心。”
家電銷量也在快速恢復。奧維云網的數據顯示,1月30日至2月5日,國內線下家電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41.88%,銷量同比增長29.36%;國內線上家電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58.05%,銷量同比增長97.06%。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預計,一季度消費會為全年經濟企穩回升打下良好基礎,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要素潛能,帶動全年消費持續走高。
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投資是擴大內需的重要引擎,多項與投資有關的數量指標正在好轉。
國家信息中心通過對劍魚標訊平臺全國項目中標數據分析顯示,今年1月,全國項目中標量同比增速達到32.2%的較高水平。
“這表明各地正在密集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擴大有效投資的政策效應將會持續顯現。”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大數據分析處研究員楊道玲表示。
節后,重大項目投資繼續“狂飆”。據記者粗略統計,節后開工第一周,河南、陜西、福建、廣東、湖南、江蘇、遼寧等地均有重大項目集中開工,項目總數超過4000個,總投資額超過4.5萬億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司司長羅國三近日表示,各有關方面大力推進“十四五”規劃102項重大工程等落地實施,依托國家和地方層面推進有效投資重要項目協調機制,推動一大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帶動新開工項目投資保持較快增長。從新開工項目、擬建項目計劃總投資等指標看,今年及以后的投資增長還存在較大潛力。
市場主體活力迸發
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一個個躍升的數據背后是企業的活力提升。
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新增人民幣信貸4.9萬億元,有4.68萬億元來自企業部門。其中,新增企業中長貸3.5萬億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多增1.4萬億元;新增企業短貸1.5萬億元以上,同比多增5000億元。
紅塔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認為,企業部門中長期貸款的顯著多增反映出企業對未來經濟向好的長期信心。
國家信息中心通過分析全國100個有代表性的孵化器周邊人流量數據發現,今年1月工作日平均人流量較去年12月增長17.6%,較去年同期增長8.5%,這表明創新創業最活躍的一批企業經營活力出現明顯回暖勢頭。
該中心通過分析全國80個大中城市工作場所在崗率指標也發現,隨著節后各地加快復工復產,1月底在崗率較去年12月低點大幅提升14.3個百分點,這說明企業生產活力明顯回升。
最新公布的一項指標更能直觀體現市場活力。市場監管總局1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我國市場主體達1.7億戶,較2022年底的1.69億戶繼續增多。
“一系列高頻數據充分表明,我國經濟活力充足、動能澎湃,在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下,多項指標呈現加快回暖的向好勢頭,2023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良好開局。”楊道玲表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