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前夕,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義烏中國小商品城迎來農歷兔年首個開市日,超過九成的市場開門率、超22萬人次的總人流量,外商、訂單紛至沓來,彰顯這一“世界超市”的熱度在加速回暖。數十公里外的義烏跨境電商智能化綜合物流服務基地施工現場,同樣是一派熱火朝天,工人們正努力推進主體結構施工。未來這里將與義烏跨境電商產業園發揮集聚效應,形成千億級跨境電商產業集群,成為義烏跨境電商綜試區重要載體,進一步激活義烏外貿經濟新發展。
政策性金融保障建設 打通項目資本金到位“堵點”
義烏跨境電商智能化綜合物流服務基地(簡稱“物流園”)是義烏跨境電商產業園倉儲配套工程,采用“部分出售+出租+統一運營”的開發模式。其中,項目將培育招引跨境電商龍頭企業設立總部中心倉,完善跨境電商物流供應鏈環節,為跨境電商平臺提供集貨功能;同時,還將同步開發公共電商倉,采用自營與合作經營模式,為中小跨境賣家提供大管家服務,助力企業在倉儲、分撥、監管、配送、海外倉等環節全產業鏈布局,為企業提供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義烏跨境電商智能化綜合物流服務基地區位示意圖(受訪者供圖)
據該物流園項目經理張慶陽介紹,該項目首期用地為義烏國際陸港物流園四海大道南側S2和S3地塊,規劃總用地面積約360.6畝,總建筑面積72.4萬平方米,估算總投資約23.5億元。規劃設置倉儲用房、倉儲辦公、司機之家、生活配套等功能,由園區統一運營管理,按一定的倉辦比例配套給跨境電商產業園入駐企業使用。“兩個地塊去年五六月份先后完成總包單位定標以及分標段的施工許可證辦理等工作,目前施工進展順利,倉儲、宿舍樓等部分已局部結頂。根據規劃,S2地塊將于2024年1月10日竣工,S3地塊將于2024年1月31日竣工。”張慶陽說。
義烏跨境電商智能化綜合物流服務基地S3地塊規劃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地方基礎設施建設往往會遇到資本金到位困難制約項目建設等問題。記者了解到,該物流園項目通過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申報,得到了中國進出口銀行浙江省分行提供的1億元資金支持,目前已到位并完成支付,為該項目提供了用途靈活、期限長、成本低的資金保障。
“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有效破解了項目建設資金需求大與資本金到位難之間的矛盾,有力撬動銀行、社會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為交通、能源、物流等領域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堅實金融保障,為地方擴大有效投資奠定扎實基礎。”義烏市發展和改革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進物流園項目建設,使每個節點工期落到實處,同時科學強化技術管理,提高工效、保證質量,確保該重大項目不窩工、不返工,盡快發揮投資效益。
從浙江全省來看,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正在有效打通項目資本金到位堵點,保障浙江各地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浙江銀保監局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已完成合計7399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的投放,其中向浙江地區167個重點項目投放654億元,占全國投放總額的8.8%,投放規模在全國位居前列。
深化綜試區建設 持續優化跨境電商發展生態
高規格建設跨境電商園區,是義烏市場謀求數字變革引領發展的一個縮影。據義烏市市場發展委數據,2022年義烏外貿進出口創歷史新高,進出口總值達4788億元,同比增長22.7%;“義新歐”班列開行1569列、增長22.8%;全市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3907.28億元,同比增長5.17%;義烏小商品城官方跨境電商平臺Chinagoods注冊采購商突破310萬戶、在線交易額超400億元。2021年,義烏跨境電商交易額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連續五年增長率超過15%,在當年商務部首次對全國前五批10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進行的考核中位居第一檔,成為全國十大優秀綜試區。
在浙江中國小商品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棟看來,義烏市場發展40年,形成了獨有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履約端的生態圈,關鍵在于一直把握著“商品”和“消費者”兩條主線,“這幾年隨著大環境變化,市場交易呈現碎片化、高頻次等趨勢,這就需要義烏進一步完善跨境貿易平臺、服務全球客商。”
新一輪謀劃已漸次展開。義烏市自貿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2023年,義烏將以跨境電商產業園、物流園建設為著力點,拓展跨境電商大通道,發揮試驗區平臺作用,力爭形成商貿新高地。同時,將以國際樞紐港建設為著力點,拓展國際物流大通道,完善義東北物流產業矩陣,充分銜接義烏港、國際郵件互換局等節點,發揮龍頭項目牽引作用。
業內人士表示,義烏優化特色產業發展生態、完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道路,離不開金融領域的支持,尤其需要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發揮更大作用。“下一步,我們將指導政策性銀行加強與地方溝通對接,盡早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同時引導做好配套融資保障,督促銀行機構加強對浙江各地重大項目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浙江銀保監局政策性銀行與外資銀行監管處相關負責人說。
關鍵詞: 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