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影视在线观看免费完整_亚洲国产成人精品青青草原_少妇被又大又粗又爽毛片久久黑人_欧美乱子伦videos

深圳熱線

【新華解讀】超預期金融數據行情始末——“聰明資金”提前布局期債 未來債券需求或受擠壓

2022-02-10 20:29:05 來源:新華財經

隨著全面超預期的1月金融數據落地,債市短期內或面臨震蕩回調。本周(2月6日-10日)的債券市場交投,基本是在等待和博弈金融數據的過程中度過,春節假期之后,借助2月初資金面向寬與金融數據公布前的空擋,部分機構提前發力、布局短線,已收獲一波小幅漲勢。


(資料圖)

市場觀點指出,金融數據在一定程度上為基本面注入強心劑,也從“穩經濟、金融先行”的邏輯上給予了投資者更多關于經濟修復的期待。不過,由于前期政策效果顯現和年初需求復蘇,貸款增速明顯回升,考慮到信貸需求旺盛,將對債券需求形成擠壓,未來一段時間的債市表現或面臨“逆風局面”。

信貸“開門紅”加速寬信用進程 “信用債需求轉為貸款”拖累社融

從數據整體來看,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觀點指出:“伴隨疫情沖擊消退、各地穩增長計劃和舉措出臺,企業與政府部門投資步伐加快,消費預期逐步恢復,在政策驅動和市場內生融資需求共同作用下,開年信用擴張積極,加速寬信用進程。下一階段,信用擴張的韌性和地產、消費修復情況仍較為關鍵,擴投資、促消費、穩地產、調結構等政策需延續支持,繼續保持穩健貨幣環境,以鞏固年初經濟企穩向好態勢,提升經濟修復的斜率和可持續性。”

按分項來看,正如市場所料,1月新增信貸大幅放量,實現旺盛的“開門紅”,對公貸款仍為主要支撐。數據顯示,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同比多增9227億元,創單月信貸投放歷史新高,隨著經濟基本面快速恢復,市場化融資需求復蘇步伐加快。

對此,溫彬稱:“年初貨幣信貸形勢分析會以及早春效應下,銀行信貸投放節奏明顯前置、靠前發力,疊加貸債蹺蹺板效應和各項穩信貸政策工具驅動,1月信貸實現‘開門紅’,助力提振市場信心、激發主體活力。”

東北固收對新華財經指出:“人民幣信貸的亮眼表現背后,是商業銀行儲備項目非常充足的直觀體現。事實上,從2022年四季度開始,各家銀行便開始為今年初的項目投放進行部署,所以1月份的天量信貸也并不意外。”

伴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配套融資加快投放、保交樓和優質房企貸款支持計劃加碼、碳減排和設備更新改造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落地,在政策性銀行和國股銀行“頭雁”作用拉動下,1月對公貸款和對公中長期貸款保持強勁。在信貸維持較高景氣度情況下,部分銀行通過壓降票據資產來騰挪額度,1月票據融資減少4127億元,同比大幅回落5915億元。

另一方面,1月M2同比增長12.6%,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個和2.8個百分點,創下2016年中以來最高水平。支撐1月M2增速創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時信貸高增下派生能力增強和財政靠前發力也加大了貨幣投放。1月住戶存款增加6.2萬億元,在去年高基數上繼續同比多增7900億元。

“春節前企業集中發放薪酬福利,單位存款向住戶存款轉移,同時受個人消費意愿仍偏低等因素限制,居民更多選擇將收入進行儲蓄而非消費,助推M2。”溫彬解釋稱。

國元證券總量團隊負責人、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楊為敩對新華財經表示:“M2創七年以來新高,是一個重要信號,這說明整體銀行間貨幣攀升速度較快,也印證了此前一系列貨幣寬松舉措,至少在銀行層面已經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

再來看社融方面,1月新增社融5.98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億元,與此前幾個月份一樣,債券融資縮量成為主要拖累。其中,表內信貸投放是主要支撐項,企業債凈融資大幅縮量成為主要拖累,政府債券、外幣貸款、未貼現票據等也同比負增。

東北固收對新華財經表示:“社融少增的原因主要在于企業債和政府債融資的同比下滑,分別同比少增4352億元、1886億元,前者顯示出理財贖回的沖擊仍然沒有完全消除,后者主要來自于地方債發行節奏的錯位。此外,1月份未貼現承兌匯票少增1770億元、外幣貸款同比下降1162億元,也對社融數據造成拖累。”

回顧歷史進程,受2022年四季度以來信用債利率明顯上行影響,企業發債意愿低迷,部分企業發債需求轉向貸款,貸款和債券置換效應明顯,帶動1月信用債凈融資繼續同比縮減4352億元,成為社融主要拖累項。2023年專項債發行節奏繼續前置下,1月政府債凈融資4140億元,但受去年高基數影響,同比減少1886億元。

國債期貨周內“搶跑”拉升 現券博弈氣氛并不濃厚

1月的金融數據充滿“亮點”,已經早被債市參與機構預期,只是對于分項的預測并不統一。從本周期債的表現也可以看出,部分機構在預測強勁金融數據之后,選擇提前博弈短線。

據新華財經梳理,春節假期之后,自1月30日以來,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2303已經累計上漲約0.78%,今日(2月10日)收盤報100.47。數據公布的前一日(2月9日),T2303盤中一度升至100.595,創2022年11月14日以來的近三個高點。

有機構評論稱,節后對行情感觸最多的就是“看不懂”,現券與期貨的背離、社融預期與收益率走勢的背離、股債背離、消費/復工與預期的背離等,都在沖擊投資人既有的分析框架,難以對當前市場走勢形成一致判斷和解釋。

“本周四全市場都在等待社融數據,大家都認為信貸創歷史新高的可能性非常大,機構對于超4.2萬億,即2022年1月份信貸高峰,預期已經非常充分,但對于新高究竟在4.5萬億-5.5萬億中的哪個位置,多方觀點卻并不一致。然而這不影響期貨作為聰明資金率先強勢拉升,不過本周現券博弈氛圍并不濃厚。”一位資深市場交易人士對新華財經解釋稱。

此前,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覃漢也曾指出:“如果考慮純短期博弈問題,我們承認1月社融數據發布之前做多機會是存在的。金融數據出臺前,已經入場的機構保持短線操作,然后再看下一步方向是可行的。”

展望后續,“繼續關注基本面實際修復情況”仍是機構統一的預期,然而在預測市場走勢方面,市場觀點仍不盡相同。投資者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在1月天量信貸出現之后,2-3月的信貸能否繼續維持如此驚喜的表現?

對此,東北固收觀點稱:“未來信貸數據繼續保持高位是可以的。事實上,一季度獲批的授信貸款,往往會在2-3月份進行投放,所以2-3月份還會有貸款出賬的情況,再加上目前銀行項目儲備依然充足,預計整個一季度的信貸表現都會有持續的同比多增。”

對于數據對債市交投的影響,楊為敩對新華財經表示:“雖然M2的升高顯示了流通貨幣量的充裕,但資金真正涉及實體融資的部分,即地產融資和其他直接融資等,表現仍舊是中規中矩。因此落到債券交易和貨幣政策走向方面,其實還應該關注實體經濟恢復的實質性進展,短期承壓局面的改變不會‘一蹴而就’。”

“另一方面,在貨幣政策支持力度不減與資產荒的長期背景下,機構對利率債的配置需求仍較強烈,一段時間內會對市場交投構成利好。”楊為敩補充稱。

不過,也有觀點提出了債市面臨的壓力。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新華財經表示:“新增信貸符合市場預期,由于前期政策效果和年初需求復蘇,貸款增速明顯回升。從結構來看,企業貸款需求為主,說明企業生產和開工都比較快,包括去年的投資可能繼續會產生信貸需求。未來債市可能面臨震蕩下跌,考慮到信貸需求旺盛,對債券需求形成一定擠壓。”

覃漢也進一步預測稱:“未來利率債收益率下行空間缺乏基本面支撐,10年期國債新券在2.85%應該是明顯的阻力位。而如果考慮預期的范疇,2.85%應該是大部分投資者的心理止盈點位,在當前點位入場做多的收益率可能不足5BPs,2月大概率是震蕩市,如果操作頻繁的切換,很有可能會陷入越操作越虧的境地,造成‘丟了西瓜撿芝麻’。”

關鍵詞: 提前布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