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商品期貨市場周五(2月10日)偏弱震蕩,活躍商品收盤跌多漲少。其中,紡織原料品種跌幅居前,PTA、短纖雙雙跌超3%,攜手領跌商品市場;棉紗、棉花跌幅也均超過2%。黑色系商品10日整體止漲回落,尤其是焦炭尾盤增倉收跌超2%;螺紋、熱卷盤中雖盤中深“V”反彈,但終盤仍收跌0.05%和0.19%;僅鐵礦石終盤收高0.76%,成為板塊中唯一收漲的品種。相比之下,滬鎳10日強勢反彈,主力合約終盤收漲近4%,領漲當天商品市場。
(相關資料圖)
截至10日下午收盤時,追蹤國內商品市場的中證商品期貨價格指數收報1393.19點,較前一交易日下跌5.78點,跌幅0.41%;中證商品期貨指數收報1790.34點,較前一交易日下跌7.43點,跌幅0.41%。
中證商品期貨價格指數2月10日日內走勢圖
來源:新華財經專業終端
滬鎳大幅反彈盤中漲超4% 花生漲近2%
隔夜市場傳出的托克事件提振倫鎳大幅上漲,也帶動滬鎳10日大幅收高3.86%,盤中一度漲超4%。據外媒報道,全球商品和原油貿易巨頭托克(Trafigura)當地時間2月9日發布聲明稱,公司在鎳交易過程中碰上了一起騙局。市場根據損失金額折算,體量或有可能達到2萬噸金屬鎳。這一消息短期刺激了鎳市在低庫存背景下的供應憂慮炒作。不過,從基本面來看,機構分析認為目前支撐鎳價上漲動力不足。據國泰君安期貨介紹,國內鎳市邊際供增需弱格局難以給予鎳價上行驅動。該機構具體分析稱,供應端,金川在現有產線上有所增產,且市場電積鎳產量邊際增加。但是需求端,高價資源反噬下游消費,部分合金企業2月存在一定的減產,使得原料采購階段性放緩。因此,本輪鎳價上漲系消息面刺激,實則缺乏基本面的支撐。
花生主力合約10日收漲1.77%,與油脂油料板塊其他品種的偏弱表現形成鮮明對比。現貨價格走高成為日內花生多頭推漲價格的主要依據。據花生交易網,2月10日,河南產區持貨商出貨意愿不高,客商按需采購,交易整體穩定。遼寧、吉林產區當地小販采購毛果積極性較高,帶動成品價格上漲,行情維持偏強趨勢。后市來看,國信期貨分析稱,一方面,目前產地新米上貨量不多,雖個別油廠開始恢復收購,但絕大多數大廠仍未釋放收購消息。另一方面,進口尚存一定利潤,部分油廠或簽訂進口合同,預計進口量或小幅恢復。此背景下,花生后市走勢需關注油廠的收購動態及進口情況,如果油廠收購積極性不高,花生向上動力或不足,或延續震蕩走勢。
此外,燃料油主力合約連續第四日上漲,漲幅達1.54%。
紡織原料板塊繼續回調 利空報告打壓棕櫚油走低
PTA、短纖、棉紗、棉花等紡織原料品種10日全線走弱,截至收盤,PTA、短纖分別收跌3.29%和3.07%,分居當日商品市場跌幅排行前兩位,棉紗、棉花也分別收跌2.84%和2.2%。盡管節后紡織企業已經陸續開工,但對需求預期能否兌現的不確定性,則給原料市場帶來了拋壓。據布工廠的統計,截至2月9日,江浙紡織坯布織造庫存為35.5天左右,廠家織機尚未恢復,使得坯布庫存略有下降。但大耀紡織針對坯布印染市場的跟蹤卻顯示,近期市場報價,找樣的比較多,但實質性訂單還沒有下;棉紗市場風險,棉紗價格微調,部分紗線有排貨等發貨現象,后續訂單不是很滿,有量訂單紗線價格可談,訂單基本以翻單補單為主,新品種訂單不是很多。因此,東證期貨觀點認為,目前紡企花紗庫存雙低、補庫需求猶存,這短期或對棉花期現貨仍有一定的支撐作用,但盤面對需求“強預期”已有較大程度的反映,而后續新增訂單的持續性還有待觀察,此背景下,鄭棉短期震蕩風險較大。
油脂市場前幾個交易日的弱反彈伴隨著10日偏空的馬來西亞棕櫚油月度報告而暫告一段落。截至10日收盤,棕櫚油主力合約收跌2.24%,并拖累豆油、菜油雙雙跌超1%。據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的報告,雖然1月馬棕產量降至11個月內最低水平的138萬噸,但出口大幅減少近23%至114萬噸而進口激增逾兩倍,使得截至1月末的馬棕庫存環比增加了3.26%至227萬噸。不過,日內公布的2月前十日馬棕出口量環比明顯增加,部分減緩了MPOB報告的利空沖擊。后期來看,國信期貨觀點認為,馬棕調整仍在進行中,國內棕櫚油或跟隨馬棕短期進入調整走勢中,但由于國內需求預期支撐,可能略強于外盤。整體油脂板塊保持區間震蕩思路。
其他品種方面,黑色系商品10日多數收跌,其中焦炭增倉收跌2.18%,領跌黑色系商品。瀝青、純堿、尿素等化工品終盤也均跌超1%。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