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財政政策在促進經濟發展中作用突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有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部署,各地聚焦保持支出強度、帶動有效投資、推進助企紓困等方面,明確財稅支持措施并加快落地生效,推動經濟開好局、起好步。
保持財政支出強度
(資料圖)
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力”就是要適度加大財政政策擴張力度,體現在財政支出強度、專項債投資拉動、推動財力下沉上加力;“提效”則要求提升政策效能。
“積極財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關鍵是確保一定的財政支出強度,發揮財政支出在穩增長、促就業、保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穩定經濟社會運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說。
近期,各省份陸續公布今年的預算報告,財政支出加力穩經濟成為突出亮點。比如,北京市明確,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適度支出強度,集中財力加大科技創新、高精尖、城市更新、重大基礎設施等方面投入,進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根據預算安排,2023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635億元,同口徑增長8%。
福建省提出,保持必要的財政支出強度,增強重大戰略任務和基本民生財力保障,安排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866.9億元,增長8.2%。按照部署,該省要重點做好有效支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有效支持提升創新競爭力、有效支持促進城鄉區域共建共享、有效支持推動改革攻堅、有效支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的支出保障。
青海省則明確,“科學統籌財政資金和政策工具,增強對全省重大戰略、重大項目、重點領域的保障能力。”按照安排,今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安排2175.9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增長6.3%,重點項目支出聚焦高質量發展、生態保護與建設、民生社會事業、區域協調發展等方面。
“在財政支出強度上加力,主要反映在統籌財政收入、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適度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在量上,保障一定的支出規模,使財政支出發揮重要的撬動經濟增長效應;在質上,不斷提高支出效率,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支持科技攻關、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基本民生、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分析。
近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要加強財政資源統籌,保持必要支出強度,“優化政策組合工具,集中財力辦大事,在打基礎、利長遠、補短板、調結構上加大投資,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任務財力保障”。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
1月16日,湖北省成功發行2023年該省首批新增政府債券452億元,其中一般債券232億元、專項債券220億元。此次債券募集資金主要投向市政和產業園區、交通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社會事業、農林水利等領域,全部轉貸市縣使用,支持政府重點項目建設,持續形成投資拉動力。
在財政支出中,發揮政府投資作用引人關注。“政府投資是全社會投資的重要環節,發揮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加大重點項目和基礎領域投資,對于帶動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穩定社會投資和信心至關重要。”何代欣說。
從各省份預算報告以及近期出臺的相關政策文件可以看出,今年政府投資特別是專項債券正在持續加力。
近日,上海市政府出臺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提出10項行動共32條舉措大力提振市場預期和信心,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開好局起好步。方案提出,實施擴大有效投資行動,充分發揮重大項目牽引作用,用好各類投融資政策和工具,推廣實行標準化審批、并聯審批、容缺后補等措施。
浙江省預算報告提出,積極通過政府投資和政策激勵帶動全社會投資,支持啟動實施擴大有效投資“千項萬億”工程。
福建省預算報告表示,用好地方政府債券等擴大投資政策,統籌把握債券發行節奏,適當提高資金使用集中度,加快專項債券支出進度,支持“兩新一重”等基礎設施建設。
專項債券是落實積極財政政策的重要抓手。統計顯示,2022年,全國發行新增專項債券超4萬億元,對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穩定宏觀經濟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年以來,各地加速專項債券發行,推動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要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適當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用作項目資本金范圍,持續形成實物工作量和投資拉動力,確保政府投資力度不減,帶動擴大社會投資,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適當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有利于使專項債券深度契合地方基礎建設和公共服務需求。當前,有必要鼓勵發展新能源、新型基礎設施、‘雙碳+’‘數字+’建設、PPP等領域投資,創新投資項目、投資方式、項目收益實現機制。”李旭紅認為。
持續推進助企紓困
2022年,我國實施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措施。國家稅務總局發布數據顯示,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過4.2萬億元,為助力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發揮了關鍵作用。
當前,市場主體特別是中小企業還面臨不少困難,仍然需要政策大力扶持。何代欣認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對于穩就業有著特殊意義,應持續強化紓困解難。
近日,各地相繼明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措施。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明確了助企紓困、援企穩崗擴崗等一系列措施。比如,全面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包括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六稅兩費”、減半收取非居民用戶超定額累進加價水費等。同時,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貼息貼費,鼓勵區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擔保費率繼續減半收取。
廣東省是市場主體大省,也是個體工商戶大省。日前,廣東省發布培育扶持個體工商戶若干措施,進一步降低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對以單位方式參保的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延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時間至2023年4月30日。對“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等13個重點行業及其他行業符合退稅條件的個體工商戶,繼續大力落實留抵退稅政策。此外,推進實施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
在各省份預算報告中,助企紓困政策成為重要內容。比如,浙江省預算報告明確,安排省擔保集團費用補貼6900萬元,引導加大對小微企業和“三農”主體的支持力度,將擔保費率保持在1%以下,提升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持續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通過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信用融資工具等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此外,福建省預算報告提出,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著力紓解企業困難;用好用足財政貼息、融資擔保、政府投資基金等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陜西省預算報告明確,頂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不斷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用好用活政府性融資擔保基金、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切實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近期,財政部、稅務總局明確了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等政策,各地正在抓緊落實落細。“通過進一步完善減稅降費措施,突出對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特困行業的支持,有利于為企業增活力、添動力。”李旭紅表示。
關鍵詞: 積極財政政策